[实用新型]一种螺旋输送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2214.7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8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徐怀玉;于明勇;郭铁坤;张波;李威;张文强;马玉华;胡广飞;张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3/14 | 分类号: | B65G33/14;B65G33/26;B65G33/2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颜镝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输送 装置 混凝土 搅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输送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
背景技术
螺旋输送装置是一种常用的不具有挠性牵引构件的连续输送机械。它是利用工作构件即螺旋体的旋转运动使物料向前运送,是现代化生产和物流运输不可缺少的重要机械设备之一,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已经遍及冶金、采矿、动力、建材、轻工、码头等一些重工业及交通运输等部门。螺旋输送装置主要用来运送大批散货物料,如煤、矿石、粮食、砂、化肥等。在水泥工业部门,螺旋输送装置主要用来输送水泥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同时还伴随进行一些工艺处理,如搅拌、混合等。
螺旋输送装置类型较多、结构差异大、设计参数多,并且各参数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使得设计和选择工作复杂、难度大,在现行技术中,螺旋输送装置大多数结构上的改进、材料性能上的加强及装置叶片布置方式的改进主要通过实验性的验证,缺乏理论支撑,这使得一些主要参数可能选择或组合不当,进而严重影响螺旋输送装置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螺旋输送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输送装置,它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轴向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筒体的一端设置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万向头,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万向头,所述螺旋叶片采用变螺距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内表面采用高频淬火的方式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叶片在所述筒体的进料端的螺距小于其在所述筒体的中间段的螺距和在所述筒体的出料端的螺距。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筒体的出料端,所述旋转轴的端部还设置有与所述螺旋叶片反方向的反向螺旋叶片。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筒体的进料端的端部通过轴承支撑,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筒体的出料端的端部连接减速机,所述减速机连接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进料端上还设置有观察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它包括上述的螺旋输送装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对螺旋输送装置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和螺旋叶片布置方式的改进,在保证相对增加较小成本的基础上,保证螺旋输送装置长时间稳定的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输送装置内的物料颗粒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输送装置内的物料颗粒运动速度分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输送装置内的物料在轴向的移动速度和圆周速度随半径而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叶片设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由于使用工况的特殊性(即连续工作时间一天16小时以上),混凝土搅拌站的螺旋输送装置必须满足筒体和螺旋叶片的耐磨性好,角度便于调节,输送量稳定不发生堵管等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输送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针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特点,对螺旋输送装置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材料性能上的加强,以及螺旋叶片布置方式的改进,在相对增加较小成本的基础上,保证螺旋输送装置长时间稳定的工作,使整个混凝土搅拌站更优化。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输送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内轴向设置有一根旋转轴2,旋转轴2上设置有螺旋叶片3,筒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端盖4,筒体1的其中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出料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万向头5。进料端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万向头6。旋转轴2位于出料端的端部通过轴承支撑,旋转轴2位于进料端的端部连接减速器7的输出端,减速器7的输入端连接电机8。进料端的筒体1上还设置有观察口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22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