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舱室天花板挂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0572.4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6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涂家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9/02 | 分类号: | B63B29/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舱室 天花板 挂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船舶的内装领域,尤其是一种舱室天花板挂件。
背景技术
船舶往往在航行时振动和噪声过大,影响船东对造船整体的评价,主要涉及居住舱室、公共处所、娱乐处所等等人员居住的区域。为改善船员休息、就餐、娱乐、办公等环境,更好体现船厂造船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内舾装材料与工艺方法的改进,达成居住生活区域降噪,以切实改善船员居住生活环境的课题。
传统船舶的天花板是通过天花板中挂件及边挂件配合,将天花板固定在顶板上,中挂件包括角钢及吊顶连接件,吊顶连接件直接焊接在角钢上,而吊顶连接件将天花板将两片天花板拖住,边挂件包括角钢及顶型材,天花板顶型材直接焊接在角钢上,天花板的一端靠单边顶型材拖住,这两种结构的装配和连接都是采用刚性连接,因此,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噪音很大,经研究与分析,声音的传播主要有三种介质:气体、液体、固体,而且传动的速度以此递增,认为造成目前居住处所噪声过大的噪声源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船舶的动力机械(主机、辅机、螺旋桨、推进系统等)和辅助机械(泵、风机等)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传播至居住区域内,该部分噪声由声源直接传播。
二是船舶机械运动时振动与船体结构之间形成的共振并以结构为媒体传递至居住区域,该部分噪声为共振声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最大可能减少舱室与天花板的刚性接触,降低共振传递的舱室天花板挂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舱室天花板挂件,包括中挂件及边挂件,用于挂设天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挂件包括支撑角钢、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吊顶连接件、螺栓、螺母、垫圈及橡胶圈,所述支撑角钢固定在顶板上,所述第一钢板焊接在支撑角钢上,所述支撑角钢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钢板的底部与吊顶连接件焊接,所述第二钢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栓穿过第一钢板及第二钢板的通孔与垫圈及螺母配合,橡胶圈套设在螺栓上并设置在螺栓的螺帽及垫圈之间,第一钢板及第二钢板的通孔卡设在橡胶套上,所述吊顶连接件为倒T形型材,竖直端与第二钢板焊接;
所述边挂件为U型连接件,U型连接件扣在衬板上,U型连接件的底部向外延伸有设置有支撑天花板的延伸边。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通孔并排等距并且对应的设置在第一钢板及第二钢板上。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橡胶圈上开设有多个环形孔,第一钢板的通孔及第二钢板的通孔卡设在环形孔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新型结构的舱室天花板挂件,当将整个天花板放置在中挂件及边挂件上时,首先,对于中挂件来说,第一钢板及第二钢板之间通过橡胶圈分隔开来,并将缓冲减弱,让振动隔开,从而达到降噪,对于边挂件,U型连接件先传至垫板,再传送至钢围壁,因此,无论是从船舶任何一个位置发出的声音,如果只靠固体传导,即钢传导是不能直接传递至天花板上的,降低了共振传递。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舱室天花板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支撑角钢; 2-第一钢板; 3-第二钢板; 4-吊顶连接件; 5-螺栓; 6-螺母; 7-垫圈; 8-橡胶圈; 9-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舱室天花板挂件,包括中挂件及边挂件,用于挂设天花板,所述中挂件包括支撑角钢1、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3、吊顶连接件4、螺栓5、螺母6、垫圈7及橡胶圈8,所述支撑角钢1固定在顶板9上,所述第一钢板2焊接在支撑角钢1上,所述支撑角钢1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钢板3的底部与吊顶连接件4焊接,所述第二钢板3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栓5穿过第一钢板2及第二钢板3的通孔与垫圈7及螺母6配合,橡胶圈8套设在螺栓5上并设置在螺栓5的螺帽及垫圈7之间,第一钢板2及第二钢板3的通孔卡设在橡胶圈上,所述吊顶连接件4为倒T形型材,竖直端与第二钢板3焊接;
所述边挂件为U型连接件,U型连接件扣在衬板上,U型连接件的底部向外延伸有设置有支撑天花板的延伸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05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重式救生圈快速释放架装置
- 下一篇:两路输出气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