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把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9934.8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6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白云飞;王国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F5/10 | 分类号: | A45F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谢亮;汤才祥 |
地址: | 1000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把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把持工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式把手。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着这样一种景象:在外出购物或者去买菜、再就是在火车站看到很多人用购物袋拎着一袋袋的食物,殊不知当事人的手指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手指被勒的紫红,阻碍神经和血液循环,引起难以治愈的痉挛,造成手腕麻木和疼痛的症状。如果拎的时间过长,甚至会发生血管坏死等严重后果,对人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例如申请号为201020205118.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把手,主要包括握杆,所述的握杆为弧形杆状结构,在握杆的端部分别延伸支脚,并在支脚底端安装吸盘;在握杆中部连接拉线,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应用广泛等优点,但是当雨天或手汗比较多的人员使用时,该把手极易滑脱,大大降低使用者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把手,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反映人的需要,把人与机密切结合起来,根据需求同时考虑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对把手做出“人性化”设计,适用于更多的人群。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把手,包括握杆,所述握杆为两端带有弧形弯曲的杆状结构,所述握杆的外表面中心开有沟槽,该沟槽用于放置购物袋的提手。
优选的是,所述沟槽的直径为5毫米。可方便使用者将购物袋的提手放入该沟槽内。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沟槽的深度为5-10毫米。为了防止使用者在提物时,购物袋的提手从沟槽内滑落,将沟槽的深度设计为5-10毫米。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沟槽的边缘经过圆角处理,这样就防止了沟槽的边缘带有毛刺划伤购物袋的提手和使用者的手掌。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握杆带有两端面为水平面的头部。该把手的造型对称,形状像电话,平时不使用时可放在家里作为艺术品放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头部与握杆的主体垂直。该把手的外形酷似电话,当该把手不使用时,放置在家里的书桌上作为艺术品摆设。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握杆的直径为3-4厘米。握杆的直径太小时,则扭矩随之减小;握杆的直径太大时,则会减少握力,并使使用者的指端骨弯曲增加,长时间操作还会导致疲劳,通过实验发现握杆的直径为3-4厘米较为合适,适用于更多的人群。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握杆的宽度为8-14厘米。握杆的长度主要取决于使用者手掌的宽度,经过调查发现手掌宽度一般为7.1-9.7厘米,为了使该把手能够适用于更多的人群,因此将握杆的直径设计为8-14厘米。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握杆的底部设有四个凹槽。在握杆的底部设计有适合人手指放入的凹槽,使得手指在拎物时更加舒适,承受压力更小,更加人性化。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凹槽的边缘经过圆角处理。这样避免了凹槽的边缘存在毛刺或棱角划伤使用者的手掌;将凹槽的边缘经过圆角处理,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更加舒适,不会搁着手指。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握杆的外表面均匀分布着多个凸点。在握杆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外凸的防滑颗粒胶的凸点,雨天或出手汗时,把手不会滑脱,大大提高拎物的舒适性。另外,在去购物或搬运过程中,可手握把手对手掌进行来回按摩,由于握杆与手掌接触部位设有凸点,因此可对手掌起到按摩作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握杆选用橡胶材料。因为橡胶材料具有舒适的柔韧性,使用者拎物时握杆不会勒到手指,因此,握杆选用橡胶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把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把手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把手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中标号:
握杆1,头部2,沟槽3,凸点4,凹槽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把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握杆1,所述握杆1为两端带有弧形弯曲的杆状结构,所述握杆1的外表面中心开有沟槽3,该沟槽3用于放置购物袋的提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99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