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雾生成装置以及包括该烟雾生成装置的电子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9685.2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8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海;徐中立;胡书云;黄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雾 生成 装置 以及 包括 电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香烟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烟雾生成装置以及包括该烟雾生成装置的电子香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子烟领域中,主要是通过微泵雾化、电热丝加热雾化、超声雾化或超声雾化和加热雾化相结合等方式使烟液雾化。其中采用微泵雾化方式的装置通常是包括一个振动片、一个储液腔和一个多孔片,吸烟时,振动片往复震动,挤压储液腔中的烟液,使烟液从多孔片中喷出雾化;而超声雾化是利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促使超声波雾化片孔内和表面的液体发生空化作用,进而雾化成小颗粒液珠。这两种雾化方式均要求电子烟中的烟液与振动片、超声片等直接接触,会导致烟液的质量和雾化组件的性能下降,甚至会阻碍烟液雾化,且雾化效率不高。当然上述电子烟中的烟液也可以扩展到固态的烟草物质。
为了改善雾化效率,现有技术中电子烟中的雾化装置大部分采用电热丝加热雾化的方式,电热丝雾化是通过电热丝发热,促使电热丝附近的发烟物质(烟液或固态烟草物质)受热雾化,这种方式不仅雾化效率高,而且响应速度较快。但是这种雾化方式由于其中的电热丝较细,发热过于集中,烟液或烟草的受热面积小,会导致烟液或烟草雾化不够充分,雾化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部发热组件发热面积大、发烟物质雾化充分的烟雾生成装置以及包括该烟雾生成装置的电子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烟雾生成装置包括一具有进气孔和出气孔的壳体以及设置于该壳体内的发热组件,并且在该壳体内部具有一用于存储发烟物质的容置区域,所述发热组件包括一金属部件以及卷绕于该金属部件外围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两端连接有交流电源,感应线圈可以使金属部件内部产生涡流,涡流使金属部件自身发热,其产生的热量用于直接加热该容置区域内或从该容置区域内渗透出来的发烟物质,使该发烟物质生成烟雾并从所述出气孔排出。
具体来说,采用上述涡流发热方式的发热组件可以用来加热呈流体形态的烟液或其它可挥发出烟香烟味的液体,也可以用来加热呈固态的烟草、烟膏、中草药和其他可挥发出致香成分的固态物质。
进一步,当发烟物质为烟液时,所述金属部件由多孔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该金属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所述容置区域内。或者是,所述烟雾生成装置还包括一渗透部件,该渗透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容置区域内的烟液相接触,所述金属部件设置于该渗透部件上。
优选的,所述渗透部件为一多孔陶瓷管,所述金属部件设置于该多孔陶瓷管内部。
优选的,所述金属部件为金属箔并包覆于所述渗透部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进一步,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一独立的用于装载烟液的容器,该容器的内部构成所述容置区域。为了便于气流通过,在所述容器的外侧壁上还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气槽。
进一步,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一两端分别与进气口和出气孔连通的通气管,该通气管与壳体之间的环形空间形成烟液的容置区域。
进一步,所述渗透部件为一沿着壳体的轴向设置的管状多孔体,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相连通,该管状多孔体与壳体之间的环形空间构成烟液的容置区域,产生的涡流的金属部件设置于该管状多孔体上,优选来说,该金属部件是呈管状并套设于所述管状多孔体的外部。
进一步,当发烟物质为固态的烟丝、烟膏、中草药或是可挥发出致香成分的固态物质时,处于感应线圈内部的金属部件自身可作为装载发烟物质的容器,即金属部件具有一内腔,所述发烟物质容置于该内腔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烟雾生成装置的电子香烟,包括烟雾生成装置,该烟雾生成装置包括一具有进气孔和出气孔的壳体以及设置于该壳体内的发热组件,并且在该壳体内部具有一用于存储发烟物质的容置区域,所述发热组件包括一金属部件以及卷绕于该金属部件外围的感应线圈,该发热组件用于直接加热该容置区域内或从该容置区域内渗透出来的发烟物质,使该发烟物质生成烟雾并从所述出气孔排出;以及供电装置,其包括电池以及用于将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DC/AC转换单元,所述感应线圈的两端电连接至该DC/AC转换单元的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96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铸模具的顶出结构
- 下一篇:电子吸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