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中、高等级公路的路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9609.1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4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敬启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敬启培 |
主分类号: | E01C7/34 | 分类号: | E01C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8000 四川省广元***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等级公路 路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修建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中、高等级公路的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升级、路网路况等密切相关。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消费结构的逐渐升级以及路网路况的不断改善,为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总体环境,我国公路运输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促进人员和物资流动的增长,从而对公路运输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国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2%。“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对能源、原材料等物资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人员流动的速度也将加快,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对未来我国公路运输的需求。
随着我国公路路网的不断完善,我国公路客货运的平均运输距离在不断延伸,其中,高速公路的快速运输与相应的铁路运输相比,已在综合成本方面具备了一定竞争优势。此外,公路路网的不断完善将增强彼此间的协同效应,产生路网效应,提高公路使用率,增加整体车流量,有助于增加对公路运输的需求。
可见,公路修建,尤其是中、高等级公路的修建,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是不可缺的。但是,中、高等级公路的修建成本巨大,碰到特殊路段,修路成本会大幅增加,公路修建成功后,还需要长期对公路进行维护和给养,都是一笔巨大的费用,非常不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建成本低,公路结构坚固,且后期维护费用较少的用于中、高等级公路的路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中、高等级公路的路面结构,包括上部的面层以及底部的路基,所述面层与路基之间从上到下依次铺设有抗疏力基层、抗疏力底基层、抗疏力补强层,所述抗疏力基层厚度为100~300mm,抗疏力底基层厚度为100~250mm,抗疏力补强层厚度为200~500mm。本实用新型的路基实用现场土,底基层实用现场材料,添加少量抗疏力土壤稳定剂,基层使用标准土、砂、石配方加抗疏力土壤稳定剂。公路修建时,不需要断道施工,无需养生,其工艺流程较原有工艺流程相比,施工速度快,遇到雨季,使用特种雨季工艺流程,不影响工作进度。后期的公路维护,由于使用铺设了抗疏力基层、抗疏力底基层、以及抗疏力补强层,故公路不会发生毛细现象和融冻翻浆现象。由于抗疏力的特殊性,长期强度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公路的使用寿命更长,维修频率低,修复时只需要抗疏力工程土的填补,修复简单,大大降低了中、高等级公路的修建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面层为刚性面层或柔性面层。
进一步地,所述刚性面层为水泥混凝土面层。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面层为沥青混凝土面层。
进一步地,所述抗疏力补强层厚度为300mm。
进一步地,所述抗疏力基层厚度为150mm。
进一步地,所述抗疏力底基层厚度为15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抗疏力补强层、抗疏力底基层、抗疏力基层所使用的抗疏力土壤稳定剂,可用于生活饮用水输配水体系,不会造成污染;
(2)本实用新型中抗疏力补强层、抗疏力底基层、抗疏力基层的长期强度不会随时间增长而下降,且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修路的材料多为现场取材,且不需要过多的加工处理,大大降低了公路的修建成本;
(4)本实用新型中修建的公路,后期维护只需要抗疏力工程土的填补,修复简单,大大降低了中、高等级公路的修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面层,2—抗疏力基层,3—抗疏力底基层,4—抗疏力补强层,5—路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敬启培,未经敬启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96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循环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
- 下一篇:一种轨枕对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