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滑脱扭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8585.8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6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楼静先;楼芬娣;楼华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伊思灵双第弹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14 | 分类号: | F16F1/14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18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弹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滑脱扭簧。
背景技术
弹簧的用途非常广泛,几乎是一般机械不可缺少的元件,当其受外力作用时,即产生弹性变形,因而储存了应变能量并随机释出。在弹簧种类中的扭力弹簧是依靠其扭弹性产生摩擦力以传递动力或运动的弹簧,其各圈或是紧密围绕或是分开围绕,能适任扭转负荷,弹簧的两端可绕成用于安装定位的钩状或直扭转臂,即扭力弹簧的扭力输入端与输出端,但是现有的扭簧存在着:安装不便,稳定性差,使用时易滑脱,扭转力小,易磨损,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橙子机用扭簧[申请号:200920025915.2],,圆柱形的簧体的两相对端各自延伸出一簧臂,一簧臂末端折弯成与簧臂垂直的弧形挂钩,另一簧臂末端向上折弯30°后垂直连接直角钩,所述的直角钩呈直角状。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的扭簧扭力小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安装不便,稳定性差,使用时易滑脱,易磨损,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稳定性强,不易滑脱的防滑脱扭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防滑脱扭簧,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弹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体的内侧下端均向外弯折形成第一连杆,所述的第一连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杆均向上弯折形成第二连杆,且所述的第二连杆分别与平行于第一连杆的U形连杆的两端一一对应且相连,所述的弹簧体的外侧下端向外延伸形成倾斜向上且与第一连杆位于同一侧的第三连杆,所述的第三连杆端部设有倾斜向下设置的第四连杆,所述的第三连杆的长度与第四连杆长度相等,且所述的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呈倒V形分布设置,所述的第四连杆端部向内弯折形成垂直于第四连杆的收尾杆,所述的收尾杆端部分别设有均呈楔形的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且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分别错位设置在收尾杆的径向两侧。安装时通过改变收尾杆插入安装孔时的角度实现收尾杆的安装,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能防止收尾杆脱离安装孔,使得本弹簧在使用时稳定性高,不易滑脱。
在上述的防滑脱扭簧中,所述的收尾杆分别位于U形连杆的两侧下方,且所述的第四连杆端部与第一连杆位于同一水平面。
在上述的防滑脱扭簧中,所述的所述的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之间形成夹角,且所述的夹角的大小为160°-175°。
在上述的防滑脱扭簧中,所述的U形连杆的顶端的下侧设有耐磨层。
在上述的防滑脱扭簧中,所述的所述的弹簧体、第一连杆、第二连杆、U形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与收尾杆连为一体式结构且由一根线材卷绕而成。
在上述的防滑脱扭簧中,所述的所述的弹簧体的圈数至少为两圈。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防滑脱扭簧的优点在于:稳定性强,使用时不易滑脱,安装方便,双簧体设计,扭力大,使用时不易产生偏转力,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弹簧体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U形连杆4、耐磨层41、第三连杆5、第四连杆6、收尾杆7、第一限位块8、第二限位块9、夹角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防滑脱扭簧,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弹簧体1,弹簧体1的内侧下端均向外弯折形成第一连杆2,第一连杆2相互平行设置,第一连杆2均向上弯折形成第二连杆3,且第二连杆3分别与平行于第一连杆2的U形连杆4的两端一一对应且相连,弹簧体1的外侧下端向外延伸形成倾斜向上且与第一连杆2位于同一侧的第三连杆5,第三连杆5端部设有倾斜向下设置的第四连杆6,第三连杆5的长度与第四连杆6长度相等,且第三连杆5与第四连杆6呈倒V形分布设置,第四连杆6端部向内弯折形成垂直于第四连杆6的收尾杆7,收尾杆7端部分别设有均呈楔形的第一限位块8与第二限位块9,且第一限位块8与第二限位块9分别错位设置在收尾杆7的径向两侧,安装时通过改变收尾杆7插入安装孔时的角度实现收尾杆7的安装,第一限位块8与第二限位块9能防止收尾杆7脱离安装孔,使得本弹簧在使用时稳定性高,不易滑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伊思灵双第弹簧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伊思灵双第弹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85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暗埋线路探测仪
- 下一篇:一种药物中间体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