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8483.6 | 申请日: | 2013-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5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杨作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作权 |
主分类号: | A01K83/00 | 分类号: | A01K83/00;A01K83/0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15115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器具,特别涉及一种鱼钩。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鱼钩通常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将几个鱼钩固定在一起,各个弯钩不能伸缩和转动,使得体积变得很大,鱼嘴难以将鱼钩吃下;第二种是将多个鱼钩链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由多个分钩组成的鱼钩,整个鱼钩的体积也很大,鱼也只能咬其中的一个分鱼钩,但鱼在咬钩后很容易逃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鱼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钩,包括柱状本体、铰接座、弹性件、至少一个钩体以及锁合解锁机构;
所述柱状本体包括纵向腔室、形成于侧壁上并将该腔室与外界连通的至少一个开口以及抵挡部;
所述铰接座设置于所述腔室内,并能够于所述腔室内相对于所述柱状本体,在一个第一位置和一个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
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铰接座与所述柱状本体之间,以为所述铰接座提供一个由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的弹性力;
所述至少一个钩体铰接于所述铰接座上,并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对应,以使得该至少一个钩体能够从该至少一个开口向外展开和向内缩回;所述至少一个钩体与所述抵挡部相配合,以在所述至少一个钩体随着所述铰接座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在所述抵挡部的抵挡力作用下往外展开;
所述锁合解锁机构与所述铰接座配合,以将所述铰接座锁止在所述第一位置,并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解除对所述铰接座的锁止。
优选地,所述抵挡部设于所述柱状本体的下端,所述至少一个钩体的外侧缘与所述柱状本体相配合;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钩体设置有防反转卡口,所述防反转卡口在该至少一个钩体展开时卡合在所述抵挡部上,防止所述至少一个钩体向内回转。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钩体包括可相向和相背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铰接座上的两个钩体,所述抵挡部介于该两个钩体之间;
所述锁合解锁机构包括插销和扭簧;
所述柱状本体的上端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通孔,所述插销可轴向移动地穿设在所述通孔内;
所述插销包括伸出所述柱状本体与浮漂连接的连接端以及与所述两个钩体对应配合的卡合部;
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两个钩体之间,以为所述两个钩体提供向外转动的扭转力;
所述两个钩柄上分别设有卡槽,所述卡合部与所述两个卡槽可分离地卡合,防止所述两个钩体向外展开,并将所述铰接座锁止在所述第一位置。
优选地,所述锁合解锁机构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柱状本体上的触发卡合件,所述铰接座包括至少一个卡台,所述至少一个卡台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对应;
所述触发卡合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卡台配合、以将所述铰接座锁止在所述第一位置的卡合臂,以及朝向所述柱状本体下端延伸、以驱动卡合臂与卡台分离的第一触发臂。
优选地,所述触发卡合件还包括相对于第一触发臂反向延伸的第二触发臂,所述第二触发臂的末端与柱状本体的上端间隔设置;所述柱状本体的上端开设有穿线孔。
优选地,所述锁合解锁机构包括拉杆、触发单元以及滑锁;
所述柱状本体上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通孔,所述拉杆可轴向移动地穿设在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铰接座连接;所述拉杆还包括从所述通孔伸出所述柱状本体的铰接部;
所述触发单元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铰接部上,并包括与所述柱状本体配合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可操作性地与所述柱状本体相抵,对所述拉杆形成支撑,以将所述铰接座锁止在所述第一位置;
所述滑锁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柱状本体上,并可操作性地抵挡在所述抵接部的外侧,以将所述抵接部保持在与所述柱状本体相抵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触发单元包括连接件和触发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铰接部和所述触发件铰接,所述触发件包括用于与浮漂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抵接部形成于所述触发件上。
优选地,所述柱状本体和/或所述抵接部包括相抵的斜面;所述滑锁呈套筒状,并套设于所述柱状本体外围。
优选地,所述锁合解锁机构包括拉杆和触发件,所述拉杆铰接于所述铰接座,并包括一个与所述柱状本体配合的卡合部,所述柱状本体和/或所述卡合部包括相配合的斜面;所述触发件与浮漂连接,用于将所述卡合部锁定在所述斜面上,并在受到浮漂的作用下解除对所述卡合部的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作权;,未经杨作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84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脱钩子母钓鱼钩
- 下一篇:一种大型中华鲟救护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