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半导体空调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77357.9 | 申请日: | 2013-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4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 发明(设计)人: | 罗开国;龚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黄美成 |
| 地址: | 410151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经***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半导体 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半导体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采用压缩机及制冷剂方式进行工作,其主要缺点是使用成本高,能耗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清洁环保型的新型空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半导体空调,该太阳能半导体空调易于实施,具有节能、清洁、无污染的特点。
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太阳能半导体空调,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组、功率控制器、半导体制冷制热系统和集成有换向电路的驱动器;
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组均与功率控制器连接,功率控制器通过集成有换向电路的驱动器为半导体制冷制热系统供电;半导体制冷制热系统由多块半导体制冷制热器件串联或并联而成;
所述的功率控制器中集成有充电电路。
功率控制器采用SDRC-15IP型控制器;太阳能电池板采用PS-20M型电池板,蓄电池组采用6QA105型蓄电池组,半导体制冷制热器件采用09503T125器件。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半导体空调,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作为能量来源,具有节能、清洁、无污染的特点。它采用功率控制器来控制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组及半导体制冷器,可使整个系统工作非常稳定。能达到市场化应用的要求。
采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通过改变直流电流的极性来决定在同一制冷片上实现制冷或加热,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单个制冷元件对的功率很小,但组合成电堆,用同类型的电堆串、并联的方法组合成制冷系统的话,功率就可以做的很大,因此制冷功率可以做到几毫瓦到上万瓦的范围。
用蓄电池作为系统的辅助能源,能有效保障太阳能电池板停止供电时,系统能有效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用太阳能电池技术与半导体制冷制热技术相结合来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功能,能达到使用成本低,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太阳能半导体空调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一种太阳能半导体空调,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组、功率控制器、半导体制冷制热系统和集成有换向电路的驱动器;
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组均与功率控制器连接,功率控制器通过集成有换向电路的驱动器为半导体制冷制热系统供电;半导体制冷制热系统由多块半导体制冷制热器件串联或并联而成;
所述的功率控制器中集成有充电电路。
功率控制器采用SDRC-15IP型控制器【由苏州美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太阳能电池板采用PS-20M型电池板,【输出电压12V(功率由系统总功率来确定)】,蓄电池组采用6QA105型蓄电池组(输出的电压12V、容量105AH】
半导体制冷制热器件采用09503T125器件。(如将两个09503T125制冷片并联,其制冷功率可达42w)
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功率控制器主要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工作,蓄电池组储存电能以保障太阳能电池板不能供电时提供电能,半导体制冷制热器件用来调节室内温度。
半导体制冷片也叫热电制冷片,其原理是Peltier效应,它既可制冷又可加热,通过改变直流电流的极性来决定在同一制冷片上实现制冷或加热,这个效果的产生就是通过热电的原理来实现的。它的优点是没有滑动部件,应用在一些空间受到限制,可靠性要求高,无致冷剂污染的场合。半导体致冷器的工作运转是用直流电流,它既可致冷又可加热,通过改变直流电流的极性来决定在同一致冷器上实现致冷或加热。
用蓄电池作为系统的辅助能源,能有效保障太阳能电池板停止供电时,系统能有效正常工作。
集成有换向电路的驱动器为现有成熟技术,即直接将蓄电池或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能传送到半导体制冷制热系统中,其中换向电路是指将正负极交换的电路,为现有成熟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未经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73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