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将同轴电缆铆压至线束连接器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7181.7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1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贾树才;冉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艾思科汽车音响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52 | 分类号: | H01R43/052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胡小永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同轴电缆 铆压至线束 连接器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天线信号传输延长线末端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将同轴电缆铆压至线束连接器的模具。
背景技术
天线信号传输稳定性成为现代轿车档次衡量的标准之一,已是人们公认的事实。因此,汽车汽车天线信号传输技术技术也就成为汽车消费者和爱好者关注的内容。在实际生产中,其中一个步骤就是将同轴电缆装配于线束连接器上,目前是采用手工的方式进行铆压,不仅工作效率差,精度低,而且由于连部件小,操作机器时需要用手指配合,极易造成工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用于将同轴电缆铆压至线束连接器的模具。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将同轴电缆铆压至线束连接器的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设有导套,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与所述导套相配合的导柱,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下支撑部,所述下支撑部侧壁上连接一连接器定位座,所述支撑部内设有下刀模固定座,所述下刀模固定座内安装有下刀模,所述上模座上设有上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内设有上刀模固定座,所述上刀模固定座内安装有上刀模,所述上模座上设有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上刀模和下刀模合模进行铆压。
所述下支撑部另一侧设有电缆定位座。
所述电缆定位座两端设有平齐的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定位导柱。
所述上刀模固定座上还安装有上限位凸块。
所述下刀模固定座上还安装有下限位凸块。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利用上刀模和下刀模的配合,通过驱动气缸驱动,实现半自动化精确铆压,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将同轴电缆铆压至线束连接器的模具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铆压刀模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和线束连接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用于将同轴电缆铆压至线束连接器的模具,包括上模座10和下模座9,所述上模座10上设有导套(图中未示出),所述下模座9上设有与所述导套相配合的导柱(图中未示出),所述下模座9上设有下支撑部7,所述下支撑部7侧壁上通过螺栓22连接一连接器定位座20,所述连接器定位座20上端面为一与线束连接器21外径相配合的U型槽,所述支撑部7内设有下刀模固定座17,所述下刀模固定座17内安装有下刀模1,所述上模座10上设有上支撑部2,所述上支撑部2内设有上刀模固定座16,所述上刀模固定座16内安装有上刀模4,所述上模座10上设有驱动气缸(图中未示出),用以驱动所述上刀模4和下刀模1合模进行铆压。
所述下支撑部7另一侧设有电缆定位座8,所述电缆定位座8两端设有平齐的凸块12,所述凸块12上设有定位导柱13。
所述上刀模固定座16上还安装有上限位凸块3。所述下刀模固定座17上还安装有下限位凸块6。
工作时,先将同轴电缆放置于线束连接器的孔内,然后将线束连接器放置于连接器定位座上,将另一端的同轴电缆放置于电缆定位座上,上限位凸块和下限位凸块对待铆压部位进行限位,气缸驱动上模座向下运动来进行合模,完成铆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艾思科汽车音响通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艾思科汽车音响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71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羽绒灰尘收集处理机上的压实装置
- 下一篇:大型组合式球形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