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合器螺旋压力机的控制阀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7069.3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7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陆友荣;龚伟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运良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9/20 | 分类号: | B21J9/20;B21J9/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郭玲 |
地址: | 20215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螺旋 压力机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压力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合器螺旋压力机的控制阀组。
背景技术
螺旋压力机是用螺杆、螺母作为传动机构,并靠螺旋传动将飞轮的正反向回转运动转变为滑块的上下往复运动的锻压机械。现有螺旋压力机有以下几种形式:双盘摩擦螺旋压力机、电动螺旋压力机以及离合器螺旋压力机。其中,离合器螺旋压力机在工作时,通过电动机使飞轮单向加速旋转以储存能量,同时通过螺杆、螺母传动推动滑块向下运动,当滑块接触工件时,飞轮被迫减速,飞轮所储存的旋转动能转变为冲击能,以锻击工件,使之变形,从而完成压力机的锻压工作。一般而言,在锻击工件时,飞轮的速度要降低至12.5%,此时离合器必须脱开;或者在模具打靠时,离合器也要脱开,因此需要在离合器螺旋压力机中设置一套液压控制阀组,以保证在飞轮减速或模具打靠时,离合器能够顺利脱开。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性能可靠的离合器螺旋压力机的控制阀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合器螺旋压力机的控制阀组,包括传动轴,还包括与传动轴转动连接的旋转头和控制阀,所述旋转头上开设有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传动轴上设有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一回油通道,所述控制阀上开设有第二进油通道和第二回油通道,所述第一进油通道连通进油口和第二进油通道,且第二进油通道还与离合器液压缸相连接,所述第一回油通道连通回油口和第二回油通道;所述控制阀内设有至少一个卸荷阀,所述卸荷阀包括阀套和位于阀套内、可上下移动的阀芯,所述阀芯和阀套之间设有进油缝隙,所述阀套上设有多个连通进油缝隙和第二进油通道的通孔;所述阀套下端的内壁上设有一台阶,当该台阶与阀芯下端相抵靠时,阀芯下端封堵进油缝隙和第二回油通道;当该台阶与阀芯下端分离时,所述进油缝隙和第二回油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头上设有控制油口,所述传动轴上设有与控制油口相连通的第一控制油通道,所述控制阀上开设有与第一控制油通道相连通的第二控制油通道,所述阀芯内设有一开口向上的容腔,所述第二控制油通道与该容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容腔内设有一被压缩的弹簧。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伸入控制阀中、且可上下移动的控制顶杆,该控制顶杆上端伸入阀套中、并与阀芯下端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头包括旋转体、以及位于旋转体和传动轴之间的内套,所述内套和旋转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阀包括外阀体、以及位于外阀体和传动轴之间的内阀体,所述内阀体和外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内套和内阀体均为一铜套。
优选地,所述旋转头和传动轴、控制阀和传动轴均通过轴承相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离合器螺旋压力机的控制阀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控制阀组中,在控制阀内设置卸荷阀,通过卸荷阀阀芯的上下移动实现卸荷阀的打开或关闭,从而使第二进油通道和第二回油通道连通或隔离,进而实现离合器液压缸的卸荷,使离合器顺利脱开,且该控制阀组结构紧凑,控制可靠,有效保证离合器螺旋压力机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圈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圈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原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传动轴
11 第一进油通道
12 第一回油通道
13 第一控制油通道
2 旋转头
21 进油口
22 回油口
23 控制油口
24 旋转体
25 内套
26 压圈
27 压盖
3 控制阀
31 第二进油通道
32 第二回油通道
33 第二控制油通道
34 外阀体
35 内阀体
36 压板
37 螺母
38 阀盖
39 端盖
4 卸荷阀
41 阀套
411 通孔
412 台阶
42 阀芯
421 容腔
43 进油缝隙
44 弹簧
5 控制顶杆
6 轴承
7 先导阀
8 进油阀
9 平衡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运良锻压机床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运良锻压机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70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