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拉筒压脚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6516.3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3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汪迎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29/06 | 分类号: | D05B29/06;D05B3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倪小敏;郑永泉 |
地址: | 515300 广东省揭阳市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拉筒压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脚。
背景技术
在服装生产中,衣领、织带及衫身通常需要分次缝合,之后再经人工修止口。工序繁琐,同时由于修止口工序为人工操作,导致最终成品后领止口大小不一,影响美感。
现有的压脚,通常用于把布料压紧在送布牙上,以便于缝纫时布料移动,功能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辅助上领和修止领的压脚,使三步工序合二为一。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拉筒压脚,包括压脚及侧拉筒,所述压脚包括压杆、设有下针孔的压板及引入脚,所述侧拉筒为中空结构,且与压脚的引入脚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侧拉筒相连接的挡切刀片。
优选地,所述压板的底面设有凹陷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凹陷部宽0.3~0.4cm。
优选地,所述挡切刀片与压板侧壁最小距离为0.2~0.4cm。
优选地,所述压板靠近挡切刀片一侧的边缘与下针孔中心最小距离为0.15~0.25cm。
优选地,所述侧拉筒顶端还连接有织带定位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 简化操作技能、提高生产效率;(原有三线或平车上编织领工序省略,手工修后领止口工序省略,三个工序三合一)。
2、 提高服装产品质量:利用侧扭拉筒压脚最大利用切刀车功能,可一次性将织带和领同时上上去。同时切刀车也均匀一致的将后领多余止口切掉,可保障在压领线时宽窄一致,可保证不漏止口。
3、 保证产品的美观:使用此产品保证成衣领圈线宽窄一致,止口大小一致具有饱满立体感。
4、 更大程度的节省人力制造成本减少无用工,原有上领工序与修止口工序人手与可省略,且不会产生制造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拉筒压脚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侧拉筒压脚的后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侧拉筒压脚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压脚1,压杆11,压板12,凹陷部121,下针孔122,引入脚13,侧拉筒2,织带调整部21,挡切刀片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拉筒压脚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包括压脚1、压杆11、压板12、引入脚13、侧拉筒2、织带调整部21及挡切刀片3。所述侧拉筒2焊接于外侧引入脚13。所述挡切刀片3与压板12侧壁最小距离为0.3cm。
如图2-3所示,压板12设有下针孔,且其底部设有凹陷部121,所述凹陷部宽0.35cm,压板12靠近挡切刀片3一侧的边缘与下针孔中心最小距离为0.2cm。
使用时,将织带经穿入侧拉筒2拉出,经过凹陷部121,伸出压板边缘约1cm。之后压于衣领及衫身边缘处,过切刀缝纫机,即可将领、衫身及织带之间的缝合工序与切止口工序一步完成。
应该注意的是,此说明书之附图及以上对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65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缝纫机及缝纫机压脚
- 下一篇:一种羽绒服下摆处缝制四道嵌线的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