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臂式巷道液压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6366.6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8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潘卫东;张通;李德林;宋文博;贾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0008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臂 巷道 液压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臂式巷道液压支架。
背景技术
井下巷道是整个矿井的动脉,但在地应力和结构应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影响矿井的运输。传统的巷道支护有木支护、料石及混凝土砌碹、矿工钢支护、U型钢支护。目前,广泛采用的有锚杆支护以及喷射混凝土支护。木支护强度小,且工人劳动量及工作强度大;料石及混凝土砌碹强度较木支护大,但工人劳动量及工作强度大;矿工钢支护、U型钢支护效果较好,但成本高,支护及回收工作繁琐;锚杆支护以及喷射混凝土支护支护强度高,但工作量大,不能形成快速及时的支护,且所用材料不易回收,造成资源浪费。基于此,迫切需要提出一种更好的巷道支护方式,以实现巷道支护的自动化迅速化高效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臂式巷道液压支架,能够充分利用所述设备的变形能力及高强度的千斤顶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不同形状的巷道进行支护。并且设备具有自动行走能力,减少了支护设备拆迁组装的复杂工作;设备在支护巷道时占据的巷道空间小,提高了巷道的空间利用率,在巷道支护方面实现自动化迅速化高效化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臂式巷道液压支架,包括:
支护机构,内部设置有底板、立柱、支护梁、连杆、铰接栓、连接块、平衡千斤顶、支护千斤顶、人字横梁;在所述设备各部位间的连接均采用铰链结,既可以传递力又允许部件间自由转动,使所述设备达到让压支护的目的;
行走机构,包括推移千斤顶和推移千斤顶与相邻设备间的连接部件,所述支护机构在所述牵引部件的作用下沿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各支护顶梁间的连接部位设有连接块和支护千斤顶,并通过支护千斤顶的收缩和连接块的连接作用实现所述支护顶梁间的相对旋转。
优选地所述人字横梁通过连接栓分别和所述支护顶梁及支护千斤顶相连,并使所述立柱利用其连接支撑作用通过所述支护顶梁和支护千斤顶向巷道顶部传递力和接受来自巷道顶部的力。
优选地,,所述人字横梁和底座间设置立柱,并通过自由伸缩使所述设备在不同高度的巷 道下进行正常的工作。
优选地,所述人字横梁和底座间设置二连杆和平衡千斤顶,其作用为增加所述设备的稳定性,并通过平衡千斤顶的伸缩作用配合所述立柱共同支撑所述人字横梁。
优选地,所述设备与设备间设置推移千斤顶,并通过其伸缩作用实现所述设备的交替行走。
与现有的圆形、矩形或拱形巷道液压支架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述及的双臂式巷道液压支架,行走机构与支护机构之间通过牵引部件发生联动,达到自动行走,减少了支护设备拆迁组装的复杂工作;支护机构通过立柱、二连杆、支护千斤顶、支护顶梁的作用,自动对巷道形成有效的支护;支护顶梁在支护千斤顶的作用下可以对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形状的巷道进行快速高效的支护;对于矩形巷道设备可以有效支护巷道两帮,同时支护顶梁与两帮间产生的摩擦力可以用来抵消巷道顶板的压力,配合人字横梁一起对巷道形成强有力的支护;对于圆形或拱形巷道,支护顶梁可以起到O形棚或U形梁的作用,对巷道形成整体支护,提高支护强度和支护效率;设备工作期间在巷道内占据的空间小,可提高巷道空间的利用率;设备各部位通过二连杆及千斤顶铰接连成一整体,对巷道来压起到一定的让压作用,提高支护效果;设备通过收缩变形自动变为较小块体,利于设备在地面和井下间的往返运输;设备运用范围广,可单独或配合其他支护方式进行巷道基本支护、巷道超前支护和工作面端头支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双臂式巷道液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巷道支护设备处于闭合时的状态图;
图2为图1中双臂式巷道液压支架在矩形巷道中打开时的状态图;
图3为图1中双臂式巷道液压支架在圆形或拱形巷道中打开时的状态图;
图4为图1中双臂式巷道液压支架在矩形巷道处于支撑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双臂式巷道液压支架整体展开时的三视图。
1、支护顶梁;2、支护千斤顶;3、铰接栓;4、立柱;5、二连杆;6、平衡千斤顶;7、底座;8、推移千斤顶;9、连接块;10、人字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63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润滑油滤清器专用保养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风扇百叶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