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动器壳体立加铣钻工装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5383.8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6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戴景潮;陈振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精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B23Q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4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动器 壳体 立加铣 钻工 装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金属钻铣机床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制动器壳体立加铣钻工装组合机床。
背景技术
制动器壳体一般都需要经过以下的工艺路线:备料→焊总成→半精车→铣介坑→铣缺口→模钻→精车→去毛刺→镀锌。这些步骤的加工都是放在普通的机床进行,普通金属钻铣机床一般一次只能完成一个工序,如果需要完成例如制动器壳体这种需要多个工序才能完成的工艺则需要进行多次的夹装、加工,但存在占用厂房地方位置较多、工序流转繁复、加工流转时间过长、难以准确控制产能、人力资源需求较多等弊端。也有一些生产机构对钻铣机床进行改进后能同时对工件进行多个工艺,但是大都为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单件成本较高,制作的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所述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制动器壳体立加铣钻工装机床。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制动器壳体立加铣钻工装机床,包括底板,设置于地板上的立式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式加工中心包括钻铣工序夹持机构、铣钻坑夹持机构、第一钻攻夹持机构、第二钻工夹持机构,所述钻铣工序夹持机构位于底板左侧,所述的铣钻坑夹持机构、第一钻攻夹持机构、第二钻工夹持机构依序排列于所述钻铣工序夹持机构的右侧。
更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制动器壳体进行钻铣工序时能够稳定的固定在底板上,使每个制动器壳体被被三个夹具头以120°的间隔进行稳定固定,所述的钻铣工序夹持机构包括4个固定于所述底板左侧四角的单头夹具、4个位于所述底板中心呈正方形排列的双头夹具,每个单头夹具与每两个双头夹具形成等边三角固定制动器壳体。
优选的,所述单头夹具、双头夹具固定于单边转交缸上,所述每个单头夹具与每两个双头夹具形成的制动器壳体固定位底部设有转角缸垫板。
更进一步的,为了能夹紧工件同时加工后续的铣介坑及两道钻攻工序,所述的铣钻坑夹持机构、第一钻攻夹持机构、第二钻工夹持机构依序排列于所述钻铣工序夹持机构具体包括:所述底板右侧并列设有三个固定端板,固定端板通过支撑板固定于底座上,相对于固定端板设置活动端板,所述活动端板前侧面设有法兰,后侧设有油缸,所述油缸与活动端板、法兰通过导柱固定于同一轴线上。
优选的,所述导柱与活动端板接触位设有线性轴承。
更进一步的,为了良好的固定工件,防止工件被损伤压坏,所述每组固定端板与活动端板之间与固定端板垂直的设有两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通过支座固定,所述支座固定于底板上。
更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给所述油缸供油,所述底板右侧底部设有油路安装板。
更进一步的,为了减少震动,更好的给工件进行加工,所述底板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的夹具垫板。
本实用新型将多个工序所需要夹紧的工序集中在一个工装上,有效的同时对工件进行多个工艺,减少了多个操作工序,缩短了工序流转,有效控制和提升产能,制作的产品质量能得到有效保证,并极大的节约了人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动器壳体立加铣钻工装机床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动器壳体立加铣钻工装机床A-A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动器壳体立加铣钻工装机床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优选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动器壳体立加铣工装机床主要为完成以下工序,备料→焊总成→车全加工→立式加工中心(钻→铣缺口→铣介坑→钻攻→去毛刺)→镀锌,实现在一个工装上完成工件的多个加工工艺步骤。
底板1左侧为完成第一道工序钻机第二道工序铣的主要工序位,在底板1左侧设有4个固定于所述底板1左侧四角的单头夹具2、4个位于所述底板1中心呈正方形排列的双头夹具3,使得每个单头夹具3与每两个双头夹具4形成等边三角可以固定制动器壳体,制动器壳体被被三个夹具头以60°的间隔进行稳定固定,单头夹具2设置在单边转角缸4上,双头夹具3设置在双板转角缸5上,同时每个单头夹具2与每两个双头夹具3形成的制动器壳体固定位底部设有转角缸垫板6,工件被夹具夹持在第一个工序位上,完成第一道工序钻机后,通过单边转角缸翻转到第二个工序位,进行第二道工序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精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精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53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动车制动软管屈挠疲劳试验机
- 下一篇:针织横机的乌斯座抗压强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