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功率开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4646.3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5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曲永志;马延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K17/94 | 分类号: | H03K17/94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 |
地址: | 050081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中的大功率开关装置,特别适用于大功率多天线选择性突发通信系统中。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多天线选择性突发通信系统上国外多采用四分之一波长同轴电缆作为大功率开关装置状态控制的核心部件,在低频段上,由于功率大,一般所选用的同轴电缆直径大,长度长,从而造成开关装置体积庞大,而体积小的开关装置一般不能承受上千瓦的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用移相器电路等效代替四分之一波长同轴电缆作为开关装置中的状态控制核心部件,解决一般开关装置在功率与体积方面不能兼容的问题,同时可减小开关装置电源对其它设备的串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大功率开关装置包括一个功放入口1、第一天线口2、第二天线口3、第三天线口4、第四天线口5、第一分路器6、第二分路器7、第三分路器8、第一高隔离度切换器9、第二高隔离度切换器10、第三高隔离度切换器11、第四高隔离度切换器12、第一切换器13、第二切换器14、第一控制模块15、第二控制模块16、第三控制模块17、第四控制模块18、第五控制模块19和第六控制模块20;大功率信号从功放入口1进入第一分路器6,第一分路器6将大功率信号分成两路,分别进入第一切换器13和第二切换器14;第五控制模块19将控制信号输入至第一切换器13;第一切换器13导通时将大功率信号输出至第二分路器7;第二分路器7将大功率信号分成两路,分别输出至第一高隔离度切换器9和第二高隔离度切换器10;第一控制模块15将控制信号输出至第一高隔离度切换器9,第二控制模块16将控制信号输出至第二高隔离度切换器10;第一高隔离度切换器9导通时将大功率信号输出至第一天线口2;第二高隔离度切换器10导通时将大功率信号输出至第二天线口3;第六控制模块20将控制信号输出至第二切换器14;第二切换器14导通时将大功率信号输出至第三分路器8;第三分路器8将大功率信号分成两路分别输出至第三高隔离度切换器11和第四高隔离度切换器12;第三控制模块17将控制信号输出至第三高隔离度切换器11;第三高隔离度切换器11导通时将大功率信号输出至第三天线口4;第四控制模块18将控制信号输出至第四高隔离度切换器12;第四高隔离度切换器12导通时将大功率信号输出至第四天线口5。
其中,第一高隔离度切换器9包括第一信号移相器21、第二信号移相器22、第一控制移相器23和第二控制移相器24;
第二分路器7将大功率信号输出至第一信号移相器21;第一控制模块15将控制信号经过第一控制移相器23和第二控制移相器24输出至第一信号移相器21;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高隔离度切换器9导通,大功率信号经过第一信号移相器21和第二信号移相器22输出至第一天线口2。
其中,第一高隔离度切换器9、第二高隔离度切换器10、第三高隔离度切换器11和第四高隔离度切换器12结构相同。
其中,第一切换器13包括第三信号移相器25、第三控制移相器26和第四控制移相器27;
第一分路器6将大功率信号输出至第三信号移相器25;第五控制模块19将控制信号经过第三控制移相器26和第四控制移相器27输出至第三信号移相器25;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切换器13导通,第三信号移相器25将大功率信号输出至第二分路器7。
其中,第一切换器13和第二切换器14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相比背景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用移相器电路替代四分之一波长同轴电缆在极大减小开关装置体积的同时可以承受上千瓦的大功率信号;
2.可以大大地降低装置对其它设备电源的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第一高隔离度切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切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信号移相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46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电混载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前馈功率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