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感应加热式二氧化氯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4407.8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9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石杨;陈祥衡;崔永顺;李道红;鲁进;卫志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欧泰华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1/02 | 分类号: | C01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李云鹏 |
地址: | 518115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感应 加热 氧化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卤素或其化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二氧化氯的发生器。
背景技术
二氧化氯发生器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在我国就开始进行研发,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二氧化氯发生器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提供化学反应所需要的热量,才能保证反应的完全进行,促进转化率的提高,特别是混合型二氧化氯发生器。因此,在二氧化氯发生器发展过程中,对反应器的加热都进行过不少的研究和选型,采用过不同的方法,一般都是采用在反应器外部进行电加热的形式,最早主要采用的是U型或螺旋型电加热管,通过PVC水套进行水浴加热,如今对金属反应器已经发展到采用干式加热器,即铸铝加热片直接加热。一直没有一个很大的突破。不过,也有极少数尝试微波加热的,但由于该加热方式只能用在非金属反应器的设备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而没有得到推广。不管是电加热管、电热片,还是干式加热器,都属于电阻式通过热传导方式加热,其原理都是一样的,但是,它们都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只有电能的30%~70%转化为工作热能;
2.能量的传递方式必须以直接接触的方式传递;
3.加热及冷却都有惯性现象产生,升温降温都较缓慢;
4.电加热管、电热片等难与反应器的外壁均匀地贴合,加热有死角,较难对反应器外均匀加热;
5.加热体损耗较大,寿命短。
正是由于存在以上不足,使得电阻式加热方式效率较低,当应用在二氧化氯发生器上时,有时就会出现温度加不上去,或温度加上去了,因惯性所致,又出现了超温现象,即使采用仪表自动控制,也很难随机准确控制到设定的温度,会影响到反应转化率低下,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尤为突出;有时也会由于温度惯性使PVC外机箱体受到高热而变软等等相关问题。
电磁感应加热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加热技术。到目前为止,电磁感应加热在国内二氧化氯发生器上还没有人使用。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二氧化氯发生器所采用的反应器材质都不是导磁材料,所以,根本无法实现电磁加热,加之控制器的防腐问题、散热问题等等,都成为将电磁感应加热应用到二氧化氯发生器领域的障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节能、加热更均匀、采用电磁感应方式加热的电磁感应加热式二氧化氯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电磁感应加热式二氧化氯发生器,包括反应器,其中所述反应器的壁上设有导磁材料层,所述反应器外套有电磁加热圈,所述电磁加热圈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电源线与控制柜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上固定有散热片和风扇。
本实用新型电磁感应加热式二氧化氯发生器,其中所述导磁材料层与所述反应器的外壁贴合,导磁材料层的外壁上设有密封包裹层。
本实用新型电磁感应加热式二氧化氯发生器,其中所述控制器上涂覆有防腐绝缘漆层。
本实用新型电磁感应加热式二氧化氯发生器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电磁感应加热式二氧化氯发生器反应器的壁上设有导磁材料层,反应器外套有电磁加热圈,电磁加热圈用于对导磁材料层进行加热,控制器对电磁加热圈的频率进行控制,控制器上固定的散热片和风扇用于对控制器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电磁感应加热式二氧化氯发生器在反应器上采用了电磁感应加热方法,电磁感应加热形式能将约95%的电能转化为工作热能,具有明显的节电效果,而且电磁感应加热形式能够让导磁材料层被电磁加热圈产生的交变磁场覆盖,因而能够对导磁材料均匀的无死角的加热,利用控制柜进行控制,加热迅速,可让反应器在设定内温度±1℃之间变化,且电磁加热圈能够保持低温,可延长寿命。
本实用新型电磁感应加热式二氧化氯发生器中控制器上涂覆有防腐绝缘漆层时能够避免腐蚀气体、水或灰尘对控制器的侵蚀。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磁感应加热式二氧化氯发生器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感应加热式二氧化氯发生器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欧泰华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欧泰华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44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