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气密封圈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3416.5 | 申请日: | 2013-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7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汤旭红;陈双好;谭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46 | 分类号: | F16J15/46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6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密封圈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密封装置领域,特指一种充气密封圈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些密封周长较长(几米到几百米)、密封形状不规则(曲线或直线),环境冷热压力变化大的场合,会使用充气密封。这种密封圈利用橡胶本身的柔软特性,常态时隐藏在凹槽内,充气时发生曲线变形,中间部分向外胀起,与另一密封面紧密接触,达到密封。这种密封方式能有效克服密封间隙不统一的情况,使密封不受加工长度和装配精度的影响,而且还有使用寿命长、拆卸方便及减少安装工序的优点。
传统的充气密封圈安装在凹槽内,在需要开门时,密封圈放气到常压,橡胶回缩,与密封接触面完全脱离,这样,在切向拉开箱门或罐体时不致于被损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橡胶长期处于高温高压或低温低压的环境中工作,数次之后便出现橡胶弹性不足,放气后不能完全收缩到凹槽内的现象,此时,在工作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拉开箱门,将导致密封圈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充气密封圈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气密封圈组件,包括充气密封圈以及与充气密封圈的气囊相连的充气管路和放气管路,所述充气管路上设有充气通断阀,所述放气管路上设有放气通断阀,所述充气管路连接压缩空气源,所述放气管路连接抽气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充气管路和放气管路通过共同的主管路与所述气囊相连,所述主管路上设有压力表。
所述压力表通过控制器与抽气装置或/和充气通断阀信号连接。
所述充气管路上设有止回阀。
所述充气通断阀和放气通断阀均为电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抽气装置,充气密封圈放气解锁时,通过抽气装置抽气,使充气密封圈气囊内形成负压,充气密封圈在负压作用下收缩,能够完全陷入凹槽中,防止在拉开密封面时损坏充气密封圈,从而提高充气密封圈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可在放气解锁时通过压力表监测主管路中的压力,并在压力表检测到压力为常压时再启动抽气装置,可防止抽气装置损坏。
3、本实用新型可在充气密封时通过压力表监测主管路中的压力,能够监视充气密封圈是否充气成功,并且保护充气密封圈不因压力过大而炸裂。
4、本实用新型在充气管路上设有止回阀,能防止压缩空气源因断电或其他故障停止供应时充气密封圈充气失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气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放气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气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放气流程图。
图例说明:1、充气密封圈;2、气囊;3、充气管路;4、放气管路;5、充气通断阀;6、放气通断阀;7、压缩空气源;8、抽气装置;9、主管路;10、压力表;11、控制器;12、止回阀;13、安装槽;14、上位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指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下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密封圈组件,包括充气密封圈1以及与充气密封圈1的气囊2相连的充气管路3和放气管路4,充气密封圈1安装于安装槽13内。充气管路3上设有充气通断阀5,放气管路4上设有放气通断阀6,充气通断阀5和放气通断阀6均为电磁阀。充气管路3连接压缩空气源7,放气管路4连接抽气装置8。参见图2,充气密封圈1放气解锁时,通过抽气装置8抽气,使充气密封圈1气囊2内形成负压,充气密封圈1在负压作用下收缩,能够完全陷入安装槽13中,防止在拉开密封面时损坏充气密封圈1,从而提高充气密封圈1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充气管路3和放气管路4通过共同的主管路9与气囊2相连,主管路9上设有压力表10,压力表10通过控制器11与抽气装置8和充气通断阀5信号连接,控制器11还与放气通断阀6和上位机14连接(参见图3)。压力表10用来监控主管路9上的压力,控制器11用来控制抽气装置8、充气通断阀5和放气通断阀6的开关,实现闭环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34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屉式皮带机用基座
- 下一篇:一种全溶解大米蛋白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它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