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顶部锁紧式油气回收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3395.7 | 申请日: | 2013-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2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钱进;吴立峰;尚庆付;卢西林;陈普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天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30 | 分类号: | B65D90/3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顶部 锁紧式 油气 回收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挥发的油品或化工介质装卸设备,特别是一种汽车顶部锁紧式油气回收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在油品装车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油气而无法实现油气密闭回收,这不仅给国家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还污染环境、降低企业的效益、损坏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的重视程度加大,很多的油品储运库、炼油厂设置了油气回收系统,进行挥发气体回收,但回收系统与汽车罐车口连接的密闭性是提高油气回收率的关键环节,由于汽车罐车及罐口尺寸没有统一的标准,车身高低、罐口直径、罐口高度相差很大,鹤管内外臂长度较长,且连接了旋转接头,所以鹤管的支撑刚度不足,不能提供足够大的密封压力,目前使用的如锥帽、或靠自重密封罐口的密封装置,有些是靠垂管上加气缸或密封帽上加磁铁结构,这些装置均不能提供稳定可靠的压紧力,其密封效果不能完全满足油气回收要求,而且密封装置过重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密封可靠、操作简单的汽车顶部锁紧式油气回收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汽车顶部锁紧式油气回收密封装置,包括垂管以及与油罐车顶部罐口配合的密封盖,密封盖正中设有垂管通过孔,其特点是:密封盖上方设有气液相筒体,气液相筒体的下沿与密封盖上表面相接,气液相筒体设有上盖,上盖上设有与密封盖上的垂管通过孔正对的通孔,所述垂管穿过上盖的通孔及密封盖的垂管通过孔,在气液相筒体的侧壁上设有气相管,在气液相筒体内设有垂管升降气缸,所述垂管升降气缸包括套装在垂管外的气缸体、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端盖和下端盖均开有垂管通过孔,上端盖与上盖连接,垂管的外壁与气缸体的内壁之间构成压力腔,在压力腔内设有活塞,活塞套装在垂管上并与垂管固定连接,垂管本体构成了垂管升降气缸的活塞杆,
在密封盖的下方设有盖板筒体,在密封盖上沿着盖板筒体外壁设有橡胶密封垫,盖板筒体的下部设有与油罐车罐口内沿配合的底部扣压机构,
所述的底部扣压机构包括设置在盖板筒体内部的底托盘,底托盘与垂管外壁固定相接,沿底托盘周边均匀铰接有至少三个三角形的锁舌,在锁舌与底托盘之间的铰接轴上装有扭簧,在盖板筒体的外壁上与锁舌一一对应的设置有竖槽,
密封盖盖在油罐车罐口上,垂管升降气缸提升垂管,锁舌在扭簧作用下由竖槽中伸出,并沿竖槽向上移动压紧油罐车罐口内沿,从而为密封盖提供密封压紧力;油品装卸完毕,垂管升降气缸带动垂管下降,卸除对密封盖的压紧力,垂管继续下降,锁舌在竖槽的下槽边的作用下回收至盖板筒体内,方便密封装置能顺畅的从罐口取出。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密封盖上方设有气动阀,气动阀通过通气导管与垂管升降气缸的压力腔相通。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盖板筒体下部装有高液位探头,所述气液相筒体的侧壁上设有与高液位探头相接的传导线。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橡胶密封垫与密封盖之间采用燕尾槽结构固定,橡胶密封垫的燕尾部分做的较硬,为了连接牢固;橡胶密封垫的密封部分做的较软,能在密封时补偿罐口平整度误差,提高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用于油气回收系统中安装于汽车罐口上,起到密闭装车、回收油气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利用橡胶密封垫覆盖汽车罐口上部,利用一体式气缸作动力驱动密封装置的底盘锁舌机构上升,锁舌展开从罐口内侧卡住罐口人孔盖底部,为上部的橡胶密封件提供稳定可靠的压紧力。其操作简单,压紧力仅在密封装置与罐口之间,鹤管与车身等因素对之影响较小,密封件对罐口的压紧力稳定可靠,压紧力能克服油罐车内的油气压力与罐车沉降等不利因素,密封效果完全满足规定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为底部扣压机构的结构简图;
图3为垂管升降气缸的结构简图;
图4为底部扣压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天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天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33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症外科患者专用服
- 下一篇: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