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化脱氮的多介质土壤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1774.2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3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叶海;陈昕;李森;李秀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C02F3/1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范严生;张媛德 |
地址: | 21004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介质 土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强化脱氮多介质土壤层系统,适用于在河岸进行面源污水、地表散流的原位处理,还可用于生活污水等其他分散点源污水处理。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河流湖泊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水体的治理与保护,但我国许多湖泊和河流已无环境容量,面源污染带入大量污染物,为减少面源污染,消减污染负荷,有必要对入河面源进行拦截处理。对于以初期雨水为代表的面源污染治理,常采用地表截流的方式,进行初期雨水的收集,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但是雨水收集率达不到很高,还有相当一部分面源进入河道。对于这部分面源污水常用植被拦截,河道砌体防护、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植被拦截处理效率低,对场地要求较高,而河岸护坡存在隔断生态环境要素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等缺点,目前的土壤渗滤系统多存在水力负荷低、容易堵塞、脱氮效果不高等缺点,不利于在河岸的应用,因此需要根据河流生态系统特征,采用强化脱氮的多介质土壤层渗滤系统进行保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以上难题,提出一种强化脱氮的多介质土壤渗滤系统,此系统具有以下功能:能有效去除水体污染物、削减面源污染,通过结构优化,有效提高脱氮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强化脱氮多介质土壤层系统,它包括配水系统和脱氮系统,配水系统的原水水池(1)通过泵(2)与脱氮系统连接,脱氮系统是装置壳体内分为通水层、土壤模块层上下两层,底部为出水管。
所述的泵为蠕动泵或电磁泵(2)。
所述的脱氮系统的装置壳体(4)的顶层设置有配水系统(3),配水系统由相互卡接的卡槽(8)(9)固定而成,其端口上有溢流口(7)。
所述的出水管上有穿孔,孔的直径为1厘米,出水管的周围装填直径2-3厘米的大颗粒公分石。穿孔出水管(10),材质为PVC管材,其上有直径1厘米的收水孔(11)。
所述的通水层PL(5)为粒径5-10毫米的沸石、砾石和/或陶粒材料,铺设厚度为2-5厘米。
所述的土壤模块层SMB(6)为土壤、木炭、铁屑、固体缓释碳源,它们按干重比7:1:1:1,或在5-10:0.5-1:0.5-1:0.5-1范围内调整。碳源材料最常用的为木屑,也可以用秸秆、稻壳、玉米芯等农村固废和PBS等有机聚合物。
本发明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强化脱氮的多介质土壤层渗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原有的土壤渗滤结构,优选通水层材料,优化土壤模块层,优化系统结构和碳源选择。
所述结构包括下部二分之一为‘层铺’结构,上二分之一为‘砖砌’结构。
所述碳源材料可改为PBS颗粒碳源等。
本发明专利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系统表面负荷高,可达到1500L/m2·d,处理效果好,对COD、TP、NH3-N、 TN去除率分别能达到70%、90%、90%、50%以上。
2.通水层材料选用大颗粒的沸石等通水层材料,能防止系统堵塞,增强复氧效果,并对一些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可以先吸附再降解,增强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3.系统内添加的木炭能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其较大的比表面积也为微生物提供了较大的附着环境,有利于系统内微生物存留。
4.系统上层的砖砌结构,有利于好氧碳化和硝化反应的进行的进行,系统下部的层铺结构,有利于厌氧反硝化进行。同时通水层和模块层也是好氧环境和厌氧环境交替有利于在同一个系统内实现生物脱氮。
5.系统内所加的铁屑,有利于除磷,同时也构成了铁炭微电解子系统,有利于提高污染物的可生化性,以及增强反硝化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布水槽详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穿孔出水管详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原水水池、2—泵、3—配水系统、4—装置壳体、5—通水层、6—土壤模块层、7—溢流口、8—卡槽、9—卡槽、10—出水管、11—孔、12—大颗粒公分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限于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17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工湿地效果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体式水解酸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