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电热供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8964.9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7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罗日良;徐叶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通通热电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19/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电热 供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采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电热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北方的冬天,由于天气寒冷通常要对室内进行供暖,而目前的供暖系统有许多种,主要有热水供暖系统、蒸汽供暖系统以及热风采暖系统,目前使用最多的为热水供暖系统,热水供暖系统的主要优点为:其室温比较稳定,卫生条件好;可集中调节水温,便于根据室外温度变化情况调节散热量;系统使用的寿命长;然而系统中水泵吸水的一侧压力较低,易产生蒸汽泡,使水泵的出水量显著下降,并引起水泵叶轮和水套的穴蚀,在其表面产生麻点或凹坑,缩短了叶轮和水套的使用寿命;并且供暖系统中压力过大时,会产生爆炸的风险,不利于安全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并且不会有爆炸风险的新型电热供暖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热供暖系统,包括加热水箱以及与加热水箱连接的采暖板,所述的加热水箱的进水口与采暖板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加热水箱的出水口与采暖板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采暖板的管道上并联着一膨胀水箱,在加热水箱的出水口以及进水口处各设有一水泵,所述的加热水箱顶部设有一泄气阀。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给供暖系统补充水,所述的加热水箱的进水口处连接有外部供水管道,在所述的外部供水管道上设有一单向阀。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供暖系统自动控制供暖系统的加热、循环、补充以及泄压等操作,所述的供暖系统包括一控制端,所述的加热水箱上设有一温度检测器以及压力检测器,所述的温度检测器、压力检测器以及水泵与控制端电连接。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单向阀与控制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延长加热的时间以及加热的路径,所述的加热水箱至少一个,所述加热水箱之间相互串联。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加热水箱为三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上述结构之后,能够通过膨胀水箱使得蒸汽泡进入膨胀水箱,从而使气水彻底分离,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能够使供暖系统内压力保持稳定;采用泄压阀能够在供暖系统内压力过大时,方便泄压,保证安全供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部供水管道; 2、单向阀; 3、水泵; 4、加热水箱; 5、采暖板; 6、控制端; 7、温度检测器; 8、膨胀水箱; 9、压力检测器; 10、泄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电热供暖系统,包括加热水箱4以及与加热水箱4连接的采暖板5,所述的加热水箱4的进水口与采暖板5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加热水箱4的出水口与采暖板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采暖板5的管道上并联着一膨胀水箱8,在加热水箱4的出水口以及进水口处各设有一水泵3,所述的加热水箱4顶部设有一泄气阀10;所述的加热水箱4的进水口处连接有外部供水管道1,在所述的外部供水管道1上设有一单向阀2;所述的供暖系统包括一控制端6,所述的加热水箱4上设有一温度检测器7以及压力检测器9,所述的温度检测器7、压力检测器9以及水泵3与控制端6电连接;所述的单向阀2与控制端6电连接;所述的加热水箱4为三个,所述加热水箱4之间相互串联。
使用的时候,温度检测器7检测加热水箱4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端6,控制端6控制加热水箱4进行加热,并控制水泵3将系统内的水循环起来,当系统内水不充足时,控制端6控制打开单向阀2对系统供水,由于采用了膨胀水箱8使得采暖板5中的蒸汽泡和水套中的蒸汽泡进入膨胀水箱8,从而使气水彻底分离。由于膨胀水箱8温度较低,进入的气体得到冷凝,一部分变成液体,重新进入水泵3。而积存在膨胀水箱8液面上的气体起缓冲作用,使冷却系内压力保持稳定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列而已,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通通热电热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通通热电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89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G信号的收发设备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家用分布式能源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