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防冻液灌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7854.0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8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叶远璋;谢帆;陈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02 | 分类号: | B67D7/02;B67D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513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防冻液 灌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防冻液灌注器,属于热水器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采用自然循环的太阳能热水器,若使用夹套水箱,则需往夹套水箱中灌注防冻液,防冻液的灌注口一般设置在太阳能集热器或夹套水箱上。然而,由于灌注口过小,使防冻液无法准确注入,在灌注过程中,经常有防冻液从灌注口溢出,从而造成了防冻液的浪费以及地面的污染。为克服这些缺陷,特对太阳能防冻液灌注器进行了研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太阳能防冻液灌注器,它能有效地提高防冻液灌注的准确度,减少防冻液注满时液体溢出造成的浪费及污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壳体和溢液瓶,壳体设有注液管道和溢液管道,注液管道套于溢液管道内,两者之间留有管道间隙,且注液管道入口端用于吸取防冻液,出口端用于连通需要灌注防冻液的注液腔,溢液管道入口端用于密封连通注液腔,出口端连接溢液瓶,注液管道出口端和溢液管道入口端通过同一开口连通注液腔。当需要向注液腔灌注防冻液时,防冻液经过注液管道流进注液腔,一旦完成灌注后,由于溢液管道与注液腔密封连通,多余的防冻液则流进注液管道与溢液管道之间的管道间隙,并流向溢液瓶内,通过溢液瓶的变化操作者可感知注液腔是否完成灌注。
进一步地,注液管道出口端伸出溢液管道入口端,以确保注液管道能伸入注液腔内部,提高防冻液灌注的准确度,减少灌注时防冻液的渗漏现象。
进一步地,溢液管道分别与溢液瓶、注液腔螺纹连接,以方便装拆,或替换溢液瓶。溢液瓶可以采用普通饮料瓶所用的RSM螺纹,若溢液瓶损坏随时可以更换为饮料瓶,使本器具有了更好的替代性。
进一步地,为方便排气和观察防冻液是否已流进溢液瓶,溢液瓶设有排气口,更进一步地,排气口设于溢液瓶瓶身与瓶口之间的过度面上,这样可以防止溢出的防冻液直接从排气口流出。或者,溢液瓶设有透明层或整体由透明材料制成。通过排气口或透明结构,可以让操作者清楚地看到防冻液是否已流进溢液瓶,从而推知注液腔内是否已灌满防冻液,以及时停止灌注。
所述注液管道设有截止阀,以便操作者及时开闭注液管道。
进一步地,为简化结构,方便加工,所述注液管道为软管,溢液管道的管壁上设有供注液管道穿过的通孔。通孔与注液管道紧密配合,以保证溢液管道内的防冻液不会从通孔渗漏出来。更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外围设有螺纹接头,螺纹接头上设有截止阀。
本实用新型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注液管道、溢液管道和溢液瓶,防冻液从注液管道往容腔内灌注,一旦注满,多余的防冻液则从溢液管道流至溢液瓶内,故有效地提高防冻液的灌注准确度,同时减少防冻液注满时液体溢出造成的浪费及污染。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位灌注防冻液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低位灌注防冻液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完成防冻液灌注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壳体5、溢液瓶3和截止阀4。壳体5设有溢液管道2和作为注液管道1的软管,溢液管道2的管壁上设有供注液管道1穿过的通孔,通孔与注液管道1通过密封胶紧密配合,从而使注液管道1套于溢液管道2内,而且两者之间留有管道间隙,注液管道1出口端伸出溢液管道2入口端。注液管道1入口端用于吸取防冻液,出口端用于连通需要灌注防冻液的注液腔;溢液管道2入口端用于通过螺纹密封连通注液腔,出口端通过螺纹连接溢液瓶3。注液管道1出口端和溢液管道2入口端通过同一开口连通注液腔。
注液管道1设有截止阀4,具体是在供注液管道1穿过的通孔的外围设有螺纹接头,螺纹接头上设有截止阀4。
如图1和图2所示,溢液瓶3设有排气口31,排气口31设于溢液瓶瓶身与瓶口之间的过度面32上。此外,溢液瓶3设有透明层或整体由透明材料制成。
下面以太阳能热水器的夹套水箱作为需要灌注防冻液的注液腔,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高位灌注和低位灌注,图中实心箭头表示防冻液的流向,空心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78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机颜料振动罐
- 下一篇:一种多种涂料混合用的砂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