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面LED晶片焊线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6619.1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7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吴世兰;陈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柏狮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62 | 分类号: | H01L33/6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29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面 led 晶片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器领域,涉及一种平面LED晶片焊线支架。
背景技术
在发光二极管(英语: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 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这种电子元件早在1962年出现,早期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之后发展出其他单色光的版本,时至今日能发出的光已遍及可见光、红外线及紫外线,光度也提高到相当的光度。而用途也由初时作为指示灯、显示板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光二极管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显示器、电视机采光装饰和照明。
LED的焊接过程是将外引线连接到LED芯片的电极上,同时保护好LED芯片,并且起到提高光取出效率的作用。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相应的外形尺寸,散热对策和出光效果。
将扩张后LED芯片(备胶或未备胶)安置在刺片台的夹具上,LED支架放在夹具底下,在显微镜下用针将LED芯片一个一个刺到相应的位置上。手工刺片和自动装架相比有一个好处,便于随时更换不同的芯片,适用于需要安装多种芯片的产品。
由于LED芯片在划片后依然排列紧密间距很小(约0.1mm),不利于后工序的操作,采用手工扩张很容易造成芯片掉落浪费以及虚焊漏焊等不良问题,现有的焊线支架结构焊接时难以对LED焊接进行批量放置和焊接,造成焊接工序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焊线支架结构焊接时难以对LED焊接进行批量放置和焊接,造成焊接工序效率低下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面LED晶片焊线支架。
本实用新型所述平面LED晶片焊线支架,包括板形主体,所述板形主体上具有一晶片碗窝阵列,所述晶片碗窝阵列由多个成阵列状周期排列的晶片碗窝组成,所述晶片碗窝包括底座、位于底座上的侧壁、及四个引脚;
所述侧壁围成一碗形凹腔,所述碗形凹腔内有一横向绝缘臂将碗形凹腔均分为两个晶片放置区,每个所述晶片放置区内还设置有与横向绝缘臂连接的纵向绝缘臂,所述纵向绝缘臂将晶片放置区分为两个焊接区;每一焊接区分别与一个引脚相连。
优选的,所述纵向绝缘臂垂直于横向绝缘臂,所述纵向绝缘臂将两个焊接区分为面积比为1:(1.5-3)的比例。
进一步的,两个纵向绝缘臂与横向绝缘臂的连接点不同。
优选的,所述板形主体为铜质且表面镀银。
优选的,所述引脚由纵向连接臂和横向连接臂组成,所述横向连接臂位于底座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引脚由一根金属导线弯折形成。
优选的,所述碗形凹腔周围还具有宽度不低于1毫米的焊台。
优选的,所述板形主体边缘还具有多个定位孔。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平面LED晶片焊线支架,将LED焊接位组合为阵列式排列方式,焊接位下陷,易于批量放置固定及暂存LED晶片。每个放置LED晶片的碗窝具备两个焊接放置区,特别适用于双色LED器件制备。在每个碗窝周围设置一定宽度的焊台,方便焊接,提高了焊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平面LED晶片焊接支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所述晶片碗窝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侧视剖面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所述晶片碗窝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名称为:1-碗形凹腔 2-底座 3-侧壁 4-引脚 5-第一焊接区 6-第二焊接区 7-第一纵向绝缘臂 8-第二纵向绝缘臂 9-横向绝缘臂 1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平面LED晶片焊线支架,包括板形主体,板形主体的长、宽、高分别为144、60、1.05毫米,板形主体上中央部分是矩形排列的晶片碗窝阵列,所述晶片碗窝阵列由多个成阵列状周期排列的晶片碗窝组成。
如图2-3所示,所述晶片碗窝包括底座2、位于底座上的侧壁3、及四个引脚4;每个晶片碗窝的长、宽均为2.5毫米,侧壁3围成一碗形凹腔1,所述碗形凹腔1内有一横向绝缘臂9将碗形凹腔1均分为两个晶片放置区,每个所述晶片放置区内还设置有与横向绝缘臂连接的纵向绝缘臂,所述纵向绝缘臂将晶片放置区分为两个焊接区;每一焊接区分别与一个引脚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柏狮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柏狮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66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多用锂电池壳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封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