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F1车手培训用燃油赛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6126.8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3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阳林;邓仲卿;周永光;彭仁杰;黄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9/042 | 分类号: | G09B9/04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1 车手 培训 燃油 赛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F1车手培训用燃油赛车,属于F1车手培训用燃油赛车的改造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培养和训练F1车手的过程,一般都是由电脑模拟→实车训练。电脑模拟训练供学员初步掌握驾驶的基本技能,成本低,但缺乏驾驶的真实体验,很难提高车手的实车驾驶技能。当从模拟驾驶直接转换到实车驾驶时,会造成车手一时无法适应,增加车手的紧张情绪和心理负担,影响驾驶水平,延长训练时间。实车训练耗费很高,会增加无谓的训练费用。有时新车手因紧张心理导致误操作,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功率大、操作性强的F1车手培训用燃油赛车。本实用新型成本低,且易于维修,可以降低训练费用和实车磨损费用,缩短训练周期,能确保车手的驾车安全和避免车手受到事故的二次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F1车手培训用燃油赛车,包括有防前撞结构、车架、方向盘、防滚架、发动机、车轮、座椅、油门踏板、制动踏板、离合踏板,其中防前撞结构安装在车架的前端,防滚架设置在车架的后端,且防滚架和方向盘相连,发动机安装在车架内,且置于车架的后端,车轮安装在车架的底部,座椅布置在车架内,且座椅位于方向盘和防滚架之间,油门踏板、制动踏板和离合踏板安装在车架的前端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款驾驶体验和动力性能与F1赛车相似的训练车,作为F1车手实车训练的过渡用车,该车在结构上与F1赛车有较大的相似性,具有与F1方程式赛车相似动力性和转向、加速、制动等操作性,驾驶体验逼真,可以增强训练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成本低,且易于维修,可以降低训练费用和实车磨损费用,缩短训练周期。另外,本实用新型车架设计了防撞结构,确保车手的驾车安全和避免车手受到事故的二次伤害。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F1车手培训用燃油赛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F1车手培训用燃油赛车是一款单座训练车,包括有防前撞结构1、车架2、方向盘3、防滚架4、发动机5、车轮7、座椅8、油门踏板9、制动踏板10、离合踏板11,其中防前撞结构1安装在车架2的前端,防滚架4设置在车架2的后端,且防滚架4和方向盘3相连,发动机5安装在车架2内,且置于车架2的后端,车轮7安装在车架2的底部,座椅8布置在车架2内,且座椅8位于方向盘3和防滚架4之间,油门踏板9、制动踏板10和离合踏板11安装在车架2的前端空间内,且坐在座椅8上的车手能控制油门踏板9、制动踏板10和离合踏板11,发动机5驱动车轮7运动。
本实施例中,上述车轮7通过双叉臂独立悬架安装在车架2的底部两侧。上述车轮7包括有前轮及后轮,车轮7的前轮及后轮均通过双叉臂独立悬架安装在车架2的底部两侧。
为了进一步确保车手的驾车安全和避免车手受到事故的二次伤害,上述车架2的两侧还装设有防侧撞结构6。
本实施例中,上述车架是空间桁架的车架结构。上述前后轮均采用双叉臂独立悬架。上述动力系统布置形式采用发动机中置后驱型。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整车参数为:整备质量230kg,轴距1550mm,前轮距1220mm,后轮距1180mm,前后轴荷比45:55。前后轮均采用双叉臂独立悬架,动力系统布置形式采用方程式赛车常用的发动机中置后驱型,配置599cc的大功率四缸发动机和热熔胎,最高速度可达120km/h;配置四轮制动和换挡机构,可实现四轮抱死和6档变速;加装流线型碳纤车身,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赛车行驶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使该车具有与F1方程式赛车相似动力性和转向、加速、制动等操作性。该车可以作为培养和训练专业F1车手从电脑模拟到实车训练的过渡用车,由于此款车成本低,且易于维修,对训练场地没有特殊要求,普通卡丁车赛道也可适应,可以降低训练费用和实车磨损费用,缩短训练周期。此外,该车设计了防滚架、防前撞和防侧撞结构,使该车具有极高的安全可靠性,可最大限度避免车手在事故中受到二次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61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自动收、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辅助包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