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性双油箱独立供油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65360.9 | 申请日: | 2013-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7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 发明(设计)人: | 魏传凯;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吉勇 |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油箱 独立 供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供油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功能性双油箱独立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的双油箱独立供油系统,一般采用手动换向阀或者电磁阀切换油路,实现两个油箱与发动机之间的油路的换向。这种方法只能实现两个油箱与发动机之间的油路切换,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其中一个油箱遭受损坏或不可用,需要把油箱里的油料输到另一个油箱中;或者将汽车油箱的燃油输送给其他设备时,目前的方法是无法做到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性双油箱独立供油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性双油箱独立供油系统,包括两油箱和发动机,所述两油箱的出油管通过二位三通电磁阀与发动机的进油管相连接,发动机的出油管通过三位三通电磁阀与两油箱的回油管相连接;
油泵的进出油管通过三通接头体与发动机的进出油管并联连接,发动机的进出油管上设有单向阀,单向阀位于发动机和所述三通接头体之间位置,所述油泵的出油管上设有三通接头体并通过油管与二位二通电磁阀的任一接口连接,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二位二通电磁阀和三位三通电磁阀上的开关均与外电源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实现汽车双油箱独立供油系统在特殊情况下,通过电控操作可将其中的一个油箱燃油输送到另一个油箱内,或者将汽车油箱燃油输送到其他设备的功能。2.通过控制二位三通电磁阀以及三位三通电磁阀的换向,可实现不同油箱与发动机之间的进、出油管的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其中1.油箱A,2.油箱B,3.二位三通电磁阀,4.开关A,5.开关B,6.三位三通电磁阀,7.开关C,8.开关D,9.二位二通电磁阀,10.油泵,11.三通接头体A,12.三通接头体B,13.三通接头体C,14.单向阀A,15.发动机,16.单向阀B,17.油管A,18.油管B,19.油管C,20.油管D,21.油管E,22.油管F,23.油管G,24.油管H,25.油管I,26.油管J,27.油管K,28.油管L,29.油管M,30.油管N,31.油管O。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性双油箱独立供油系统,包括1、2两油箱和15发动机,所述1、2两油箱的出油管通过9二位三通电磁阀与15发动机的进油管相连接,15发电机的出油管通过6三位三通电磁阀与1、2两油箱的回油管相连接;
10油泵的进出油管通过12、13三通接头体与15发动机的进出油管并联连接,15发动机的进出油管上设有29、30单向阀,29、30单向阀位于15发动机和所述12、13三通接头体之间位置,所述10油泵的出油管上设有三通接头体并通过油管与9二位二通电磁阀的任一接口连接,所述3二位三通电磁阀、9二位二通电磁阀和6三位三通电磁阀上的4、5、7、8开关均与外电源相连接。实施例1
正常状况下,油箱A给发动机供油
此时10油泵不工作,断开8开关D,9二位二通电磁阀不导通,即22油管F、23油管G、24油管H、25油管I、26油管J不导通。
断开4开关A,3二位三通电磁阀的P/A通道导通,即油箱A的出油管与发动机进油管导通;同时断开5开关B和7开关C,6三位三通电磁阀P/A通道导通,即油箱A的回油管与发动机的回油管连接。油箱A的燃油走向为:1油箱A——17油管A——3二位三通电磁阀P/A——21油管E——13三通接头体C——28油管L——14单向阀A——29油管M——15发动机——30油管N——16单向阀B——31油管O——12三通接头体B——27油管K——6三位三通电磁阀P/A——18油管B——1油箱A。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可实现油箱A给发动机供油,并保证发动机回油至油箱A。
实施例2
正常状况下,油箱B给发动机供油
此时10油泵不工作,断开8开关D,9二位二通电磁阀不导通,即22油管F、23油管G、24油管H、25油管I、26油管J不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53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