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64460.X | 申请日: | 2013-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8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 发明(设计)人: | 河村和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能源(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16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测试效率高的电池测试装置,属于工装治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电动车等使用的电池组,为了满足需要的输出电压和电流,都需要几组、几十组电池进行串联、并联后才能达到。几十颗电池的电压值差异大的情况下,会影响后面电池充放电的平衡,从而缩短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因此在电池投入组装之前,必须对电池的电压、电阻进行测量,从中筛选出指标符合要求的单个电池。现有的操作方法是使用毫欧计,调整好测试范围,对一颗一颗电池进行单个测量,按照一个电池组60pcs电池计算,至少需要花费70~80秒的时间才能完成测试,作业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且容易出现测量错误,测试的数据也没办法记录和有效地跟踪,同时在测量过程中如果电池的正负极放置错误容易造成短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电池测试的效率低、测试数据无法记录和追踪、电池正负极放置错误容易造成短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测试效率高、能自动保存和直观显示测试数据、能有效防止电池短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测试装置,包括机台、设在机台底板上用于固定所述电池的夹具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机台一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排线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座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容纳所述电池的第一极性端子伸入的盲孔,所述盲孔底部均设有第一接线端子,所述支撑架的下方还设有一通过动力装置驱动升降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个用于电连接所述电池第二极性端子的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均通过导线电连接至所述排线接口的一端,排线接口的另一端电连接至一能够测试多个参数的测试仪上。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机台底板上设有滑槽,所述夹具座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机台底板上,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夹具座沿滑槽滑动的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测试仪一端还连接在带显示屏的电脑主机上,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测试仪的测试数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测试仪至少能够测试电池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电池电压、电池内阻、电池均衡值、电池极性。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电脑主机内设有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测试仪的测试数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电脑主机还与一微型打印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动力装置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测试装置,测试仪通过若干个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分别与多个电池的第一极性端子、第二极性端子电连接,一次同时对多个电池进行测试,获得电池的各项电气性能测试数据,并通过显示屏直观的显示和电脑主机的自动保存,使用本实行新型的装置测试电池后能大大提高生效效率,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夹具座的俯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池,3、第一气缸,5、第二气缸,7、第三气缸;
2、机台,4、夹具座,6、支撑架,8、排线接口,10、盲孔,12、第一极性端子,14、第一接线端子, 16、第二极性端子,18、第二接线端子,22、测试仪,24、支撑板,26、显示屏,28、电脑主机,30、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能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三洋能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44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