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陆两栖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3810.0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7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蒋国春;孙荣哲;高向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浦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36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陆 两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车,特别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研发制造水陆两用汽车,也称为两栖车。现有的两栖车车轮驱动系统通常是采用二驱驱动,因此导致其驱动时油耗高,通过能力低,适应性差;水中行驶阻力大,速度慢,转向不灵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能力高,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传动效率高,水中行驶速度快,操控灵活的水陆两栖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陆两栖车,包括车厢、车轮、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整车的动力源发动机、液压马达和船用推进装置的驱动推进马达通过液压管路连通;发动机安装在车辆中心位置;车轮安装在车架两侧的链轮箱的两端;链轮箱与车架之间用链轮箱铰接吊耳铰接在一起;链轮箱翻转带动车轮升到水平面的上方,车轮呈水平。
所述的链轮箱,包括在链轮箱体的前后两端装有从动链轮,在链轮箱体中间装有主动链轮,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用链条连接传动;链轮箱体的两端装有链轮箱铰接吊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的两栖车通过能力高,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水中行驶速度快,控制灵活。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具体说明。
图1是水陆两栖车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车模式左侧视图;
图4是图1的船模式左侧视图;
图5是图1的动力系统主体图;
图6是图1的链轮箱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7是图1的以马达为翻转执行机构的液压系统图;
图8是图1的以液压缸为翻转执行机构的液压系统图。
图中:1-车厢;2-发动机;3-液压系统;301-推进马达;302-液压马达;303-操控与行走泵总成;304-船用驱动泵;305-翻转动力泵;306-电磁阀;307-行走马达;308-电磁换向阀;309-液压缸;4-船用推进装置;5-链轮箱;501-主动链轮;502-链条;503-从动链轮;504-链轮箱体;505-链轮箱铰接吊耳;6-车轮;7-车架;8-水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照附图,一种水陆两栖车,包括车厢1、车轮6、发动机2和液压系统3,其特征在于在整车的动力源发动机2、液压马达302和船用推进装置4的驱动推进马达301通过液压管路连通;发动机2安装在车辆中心位置;车轮6安装在车架7两侧的链轮箱5的两端;链轮箱5与车架7之间用链轮箱铰接吊耳505铰接在一起;链轮箱5翻转带动车轮6升到水平面8的上方,车轮6呈水平。
所述的链轮箱5,包括在链轮箱体504的前后两端装有从动链轮503,在链轮箱体504中间装有主动链轮501,主动链轮501与从动链轮503之间用链条502连接传动;链轮箱体504的两端装有链轮箱铰接吊耳505。四个链轮箱铰接吊耳505装在链轮箱体504的两端,左端的链轮箱铰接吊耳505与液压马达302连接。发动机2与操控与行走泵总成303、船用驱动泵304和翻转动力泵305均装配在一起(见附图5)。
车架7上面设有密封性好,采用汽车外观形状,车架7的下面采用快艇艇底外形,密封性好。本实施例发动机2设置在车架7的中部,也可设置在前部或后部。发动机2的输出端与液压系统3中的操纵与操控与行走泵总成303(包括两个变量泵和一个补油泵)、船用驱动泵304和翻转动力泵305连通。车架7的两侧设有链轮箱5,链轮箱5通过其上的链轮箱铰接吊耳505与车架7铰接连接,链轮箱5可绕铰接点向车外翻转,使车轮6在水平面8的上面水平放置(见图4)。链轮箱5与车架7之间装有液压马达302或液压缸309做为执行机构,液压马达302或液压缸309通过管路(见附图7、8)与电磁换向阀308和翻转动力泵305连通。链轮箱5的结构(见附图6、7、8),主动链轮501与液压系统3中的行走马达307连接,链轮箱5的从动链轮503与车轮6相连;行走马达307与操控与行走泵总成303用管路连接,组成双泵双马达闭式液压回路;在体尾部设有船用推进装置4,船用推进装置4的输入端与液压系统3中的推进马达301相连;推进马达301与电磁阀306和船用驱动泵304用管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浦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浦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38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英语训练听力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二分查找算法演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