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信交换机音频综合布线模块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3774.8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1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侯琳琳;王晓辉;贺松科;张俊乐;孙秀丽;孟令江;李影;肖立廷;刘荫川;杨斌;张艳;李雷;王晋;高鹏;李娟;陈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交换机 音频 综合布线 模块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能的测试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原有的通信交换机音频配线模块在接线时采用双绞音频电缆成对接入的方式,每排模块接入10对音频电缆。随着通信交换技术的发展,新型设备要求按照数据传输的需要,采用568B标准线序进行布线,每排模块设有8个电缆测试端子接口,每个接口内设有两个插线孔。在这两个插线孔中,只有一个通过导线与模块连接,另一个插线孔没有导线不与模块连接,而且通过导线与模块连接的插孔可能是上方插孔,也可能是下方插孔,位置不固定。现有技术中的测试端子插头是外包塑料套筒的单柱头接线柱并连接导线的结构,不能插入568B标准线序模块的电缆测试端子接口,不能满足新设备的测试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信交换机音频综合布线模块测试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在电缆测试端子接口上调换方向快捷,方便测试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信交换机音频综合布线模块测试装置,包括两对单接线柱插头和一个双接线柱插头,所述单接线柱插头包括上方第一插头、上方第二插头、下方第一插头和下方第二插头;所述上方第一插头与上方第二插头并联并将右端与双接线柱插头的上接线柱连接,所述下方第一插头与下方第二插头并联并将右端与双接线柱插头的下接线柱连接。
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双接线柱插头为两个平板单接线柱插头并排结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原有的测试端子插头方便插接,在使用过程中,两对单接线柱插头中任意一对的左端与测试线连接,双接线柱插头插入电缆测试端子接口,可以很快观察测试结果,如果没有连通,拔出双接线柱插头变换上下方向重新插入即可观查测试结果,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缆测试端子接口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上方第一插头与上方第二插头的左端连接线、2上方第一插头、3上方第二插头、4双接线柱插头、5上接线柱、6下方第一插头与下方第二插头的左端连接线、7下方第一插头、8下方第二插头、9下接线柱、10电缆测试端子接口上方插孔、11电缆测试端子接口下方插孔、12电缆测试端子排。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使用步骤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通信交换机音频综合布线模块测试装置,包括两对单接线柱插头和一个双接线柱插头5,所述单接线柱插头包括上方第一插头2、上方第二插头3、下方第一插头8和下方第二插头9;所述上方第一插头2与上方第二插头3并联并将右端与双接线柱插头5的上接线柱6连接,所述下方第一插头8与下方第二插头9并联并将右端与双接线柱插头5的下接线柱11连接。使用方法:在两对单接线柱插头中,任意选择一对并在左端通过线夹子与测试线连接,双接线柱插头4插入电缆测试端子接口,可以很快观察测试结果,如果没有连通,拔出双接线柱插头4变换上下方向重新插入即可观查测试结果。
实施例2:一种通信交换机音频综合布线模块测试装置,包括两对单接线柱插头和一个双接线柱插头5,所述单接线柱插头包括上方第一插头2、上方第二插头3、下方第一插头8和下方第二插头9;所述上方第一插头2与上方第二插头3并联并将右端与双接线柱插头5的上接线柱6连接,所述下方第一插头8与下方第二插头9并联并将右端与双接线柱插头5的下接线柱11连接。所述双接线柱插头5为两个平板单接线柱插头并排结合。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37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作为面部加密识别终端的门钥匙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