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用途小型救生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3596.9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7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星;王吉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星 |
主分类号: | A62B31/00 | 分类号: | A62B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途 小型 救生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难、休闲用的救生舱,具体地说是一种多用途小型救生舱。
(二)背景技术
人们在出门旅行、进行生产作业、科学研究时,有时会碰到一些不可预计的事件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在发生灾难或意外事故时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救生舱随之应运而生。但是,由于救生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较少,角色比较单一,它很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推广使用起来,毕竟灾难或意外事故不是时时发生的,为此,就有了发明一种多用途小型救生舱的必要性。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保证救生舱的防护性能又能在日常生活中被充分利用起来的多用途小型救生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用途小型救生舱,包括一个全封闭的高强度舱壳,所述舱壳内部设有隔热保温层,底部设有移动导轨,所述舱壳包括位于两端半球形结构的第一人员舱和第二人员舱、位于中间段圆柱结构的过渡舱,所述第一人员舱、过渡舱、第二人员舱之间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舱壳两端设有逃生门,舱壳内部还设有空气净化系统、空气循环系统、生活系统、照明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舱包括第一过渡舱和第二过渡舱,所述第一过渡舱与第二过渡舱之间通过法兰固定连接,第一人员舱与第一过渡舱、第二过渡舱与第二人员舱之间分别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且第一人员舱、第一过渡舱、第二过渡舱以及第二人员舱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条。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端部为球形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位于过渡舱内壁的滑动槽内,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四个手柄,其中每个手柄通过齿轮传动装置控制两个固定插头,所述第一人员舱与第一过渡舱、第二人员舱与第二过渡舱的对接面上分别对应每个固定插头设有固定插槽,所述固定插头外侧设有保证固定插头划入固定插头内的限位插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外啮合的两个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连接板上的手柄固定连接,所述两个从动齿轮上分别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对应每个固定插槽设置的固定插头。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人员舱与第一过渡舱、第二人员舱与第二过渡舱的对接面上对应两个过渡舱的法兰连接处还设有销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人员舱内部设有储柜、空气循环系统及空气净化系统,所述储柜上设有安全带,储柜内部设有压缩空气瓶、压缩氧气瓶、日常食品及用品,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储柜左侧的第一人员舱内壁上的氧气操控台,氧气操控台上的氧气流量计和氧气控制阀通过压风管路与上述压缩氧气瓶相连,所述空气净化系统包括设置在储柜右侧的第一人员舱内壁上的空气净化柜、气体检测柜及第一过渡舱顶部的气体单向自动外排阀,空气净化柜内部设有气动马达和CO2吸附剂药箱,其中气动马达通过压风管路与压缩空气瓶相连,气体检测柜内放置多气体参数传感器。
相比较于第一人员舱,所述第二人员舱内部设有储柜及空气循环系统,所述储柜上设有安全带,储柜内部设有压缩氧气瓶、日常食品及用品,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储柜左侧的第二人员舱内壁上的氧气操控台,氧气操控台上的氧气流量计和氧气控制阀通过压风管路与上述压缩氧气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渡舱和/或第二过渡舱的侧面分别设有高防爆玻璃组成的窥视窗,第一过渡舱或第二过渡舱的顶部还设有天门。
进一步的,所述生活系统包括压缩食品、矿泉水、维生素医疗箱等维持生命的必需品。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系统包括LED照明灯。
进一步的,所述舱壳外部涂有防火防锈耐高温涂料。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用途小型救生舱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舱壳本身的材质可以对避难人员提供有效的防护,防爆抗冲击性强,密封隔热效果好,而且舱壳特殊的形状结构可以漂浮在海面上。在不发生事故的时候,可以拆分开来作为休息、聊天使用的休闲场所,当发生地震、火灾、海啸等事故时,可以快速组装起来,为避难人员提供有效的防爆、防火、防水等保护。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日常休闲使用时的结构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事故发生时的结构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人员舱的结构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过渡舱或第二过渡舱的结构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的结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星,未经李国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35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钹
- 下一篇:风电接入交直流混联电网的800kV HVDC线路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