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墙角用红外探测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63595.4 | 申请日: | 2013-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3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创高安防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13/181 | 分类号: | G08B13/181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墙角 红外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探测设备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墙角用红外探测器。
背景技术
在安防领域中,探测器是必不可少的感知设备之一。而其中,红外探测器应用最广,其原理是根据人体会幅射出4-20微米远红外光波(而远红外线是红外线中波长最长的一段,其波长在5-100微米之间,它是不可见光,属于光波范畴),而探测器的设计上就通过专门侦测这段波长的能量变化,藉以判断是否有人体接近,配备了这类探测器的系统通常称为“远红外防盗报警器”。而常见的红外探测器有二种,一种是反射型的,一种是单接收型的。反射型的工作原理是固定发射特定波然后再接收反射回来的讯号,一但有了遮蔽就收不到讯号。单接收型的工作原理是固定只接收人体辐射的远红外光波,一但该讯号够大就触发。而上述中,一般以反射型居多,但这类反射型远红外防盗报警器的红外探测装置探测角度均在135-160度之间,现有结构的远红外防盗报警器难以在墙角安装,即使设法设置在墙角上,也很容易出现因墙面反射角度小(通常不大于90度),很容易误报。因此原有的红外入侵探测器都难以被安装于门窗或走道,因为只要安装于墙角就会常常出现误报,而不安装则无疑造成了对上述重点地区的防盗漏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墙角的红外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墙角用红外探测器,它包括壳体,壳体前表面工作窗,壳体内对应工作窗设置有设有红外探测装置;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壳体后表面包括两斜面,两斜面相对呈夹角设置;
上述结构中,所述壳体前表面设有凸出区;所述红外探测装置容置于壳体内对应前表面凸出区中;
上述结构中,所述壳体后表面于两斜面间设有连接面;所述两斜面相对夹角不大于120度;
上述结构中,所述连接面为水平连接面;所述两斜面相对夹角呈90度;
上述结构中,它还包括云台;所述壳体的连接面上对应设有连接云台的连接结构;
上述结构中,所述云台包括固定座及万向球;所述固定座设有内凹的容置腔,所述万向球卡接于固定座容置腔中,于固定座上设有安装结构;所述万向球上设有与连接面连接结构相适配的连接件;
上述结构中,所述固定座表面设有一圈凸肋,所述凸肋包围形成所述内凹的容置腔;所述凸肋上设有与万向球的连接件侧壁相适配的槽;
上述结构中,它还包括双面胶,所述双面胶一面粘接于所述两斜面的外表面上;
上述结构中,所述红外探测装置包括通报发射单元,通报发射单元分别连接有发射单元、接收单元及定时扫描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壳体的后补增加两个斜面,从而整个壳体在墙角安装时不再会如原来产品一般碍于壳体过宽的尺寸而使得安装后两侧可与墙角吻合,从而使得装置整体适宜在墙角安装,使各角落都得到防护从而大幅增加整个安防系统效能,也增加本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壳体;11-斜面;12-凸出区;13-连接面;2-固定座;21-螺孔;22-凸肋;23-万向球;3-双面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角用红外探测器,它包括壳体1,壳体1前表面工作窗,壳体内对应工作窗设置有设有红外探测装置。而壳体后表面则包括有两斜面11,且两斜面11相对呈夹角设置。
可见,本实用新型对壳体1的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在壳体的后补增加两个斜面,从而整个壳体在墙角安装时不再会如原来产品一般碍于壳体过宽的尺寸而使得安装后两侧可与墙角吻合,从而使得装置整体适宜在墙角安装,使各角落都得到防护从而大幅增加整个安防系统效能,也增加本装置的实用性。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壳体1前表面设有凸出区12,所述红外探测装置容置于壳体1内对应前表面凸出区12中。由此可在壳体1整体设计不是太厚兼顾美观的情况下,将红外探测装置配置在壳体尽量靠前的位置,从而避免其发射的红外线经过夹角较小的墙反射后造成的误报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创高安防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创高安防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35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