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止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1031.7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4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唐金忠;邱小杰;时方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4B1/684;E02B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止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变形缝的装配式止水结构。
背景技术
水工建筑有大量的变形缝,为了防止渗流,有缝的部位需要设置止水结构;同样,在地下工程中,也有较多的变形缝,例如,地下室、地下车站等建筑物中的变形缝,也都需要进行止水防渗。
而目前的变形缝的止水带都是采用中埋式,即将止水带埋设于变形缝两侧的墙体结构中。但在实际工程中,尤其是地下室防水,变形缝处仍经常发生渗漏,说明止水带的防水并不十分可靠,究其原因,存在以下问题:
①混凝土和止水带不能紧密粘结握固,在压力下,水可以缓慢地沿着结合缝处渗入。
②变形缝两侧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时,使止水带受拉,部分止水带变薄,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逐渐变大,因此,加大了渗水通道;当沉降差过大,止水带甚至破坏而彻底丧失其功能。
③沿缝的长度方向,一条止水带常有几处搭接,搭接方式基本是叠搭,不能封闭,即成为渗水隐患。
④止水带施工时,变形缝一侧先施工,止水带埋入状态较好;再施工另一侧混凝土时,止水带下方的混凝土难以密实,甚至有空隙,止水带没有被紧密地嵌固在混凝土中,使止水作用大减。
另外,中埋式止水结构不但存在以上弊端,而且还不能维修和更换。在沉降差的作用下,一旦沉降缝的止水出现破坏,常用钻斜孔并进行压力注浆堵漏,但封堵后变形缝调节沉降的功能也随之丧失,今后不均匀沉降如果继续发展,则该处漏水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可维修更换且止水效果好的装配式止水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装配式止水结构,包括两墙体之间预留间隙形成的变形缝,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的顶部为槽口结构,还包括一两侧部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槽口结构内的止水带,在所述槽口结构内充填有覆盖在止水带上和紧固件上的柔性防水层,在所述柔性防水层上还盖有一封堵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止水带与所述两墙体之间还设置有一止水橡胶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防水层为沥青麻丝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和压条,所述压条压在所述止水带上,所述螺栓预埋在所述墙体内,其上部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止水橡胶带、所述止水带、所述压条,所述螺母旋紧在所述螺栓的顶部并将所述压条紧压在所述止水带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止水橡胶带为P型止水橡胶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止水带为U型止水带或V型止水带。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水工建筑变形缝的止水、地下室变形缝的止水,较好地解决了止水带损坏后无法进行更换维修的难点问题;且本实用新型可以维修、可以更换;采用多层止水层复合而成,因此,在水利工程、地下工程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预埋螺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止水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填充柔性防水层及盖上封堵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2所示,一种装配式止水结构包括两墙体100a、100b之间预留间隙形成的变形缝100,变形缝100顶部的两墙体100a、100b为台阶结构101a、101b,使变形缝100顶部形成一槽口结构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10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物地下室防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输电线路铁塔掏挖类基础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