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极化辐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0978.6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0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卜安涛;胡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弗施无线射频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21/24 | 分类号: | H01Q21/24;H01Q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郑立柱 |
地址: | 20161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化 辐射 装置 | ||
1.一种双极化辐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射底板,其包括接地平面和位于接地平面两侧的折弯壁;
双极化辐射元件,其位于所述反射底板上并工作在预定频带,所述双极化辐射元件包括四个辐射振子臂和八个支架,其中每两个所述支架对称地位于一个所述辐射振子臂的两侧,所述双极化辐射元件设置成使得相邻两个所述辐射振子臂构成一个极化对称振子,且该相邻的两个所述辐射振子臂之间的两个所述支架间隔布置,共同构成所述极化对称振子的支撑架;
馈电网络,其用于对所述双极化辐射元件进行馈电;
其中,所述双极化辐射元件通过四个所述支撑架不导电接触地脚固定于所述接地平面上,所述脚固定在所述接地平面上的四个位置构成一个正方形的四个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辐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隔离薄膜,所述电隔离薄膜位于所述支架和所述接地平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化辐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隔离薄膜为独立的非金属介质薄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化辐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隔离薄膜为形成于所述支架上的非金属涂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辐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辐射振子臂的所述支架经由塑料卡扣或塑料铆钉垂直固定于所述接地平面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双极化辐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网络包括四个馈电片,每个所述馈电片与对应的所述正方形的一个所述角处的两个所述支架组成微带线耦合馈电结构或带状线耦合馈电结构,以对所述极化对称振子进行耦合馈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极化辐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馈电片经由绝缘固定装置与所述支架有间隔地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极化辐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固定装置为不导电、不吸波的介质固定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辐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极化对称振子包括两个+45°极化对称振子和两个-45°极化对称振子,在所述两个+45°极化对称振子的相对的末端之间以及在所述两个-45°极化对称振子的相对的末端之间通过所述支架形成四分之一波长的末端短路的U型巴伦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极化辐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45°极化对称振子构成正极化辐射单元,两个-45°极化对称振子构成负极化辐射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极化辐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辐射振子臂被布置成一起形成正方形、多边形或者圆形结构,该结构与所述接地平面平行,并且相对于所述反射底板的纵轴对称布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极化辐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辐射振子臂构造成垂直于所述接地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弗施无线射频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安弗施无线射频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097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接地线夹
- 下一篇:一种长寿命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