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气囊装配台的复合压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9866.9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6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06 | 分类号: | B30B15/06;B23P19/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气囊 装配 复合 压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气囊装配台的复合压头,属于轿车安全系统零部件装配技术。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汽车被动安全装置;由于安全气囊是关系到人身生命安全的安全部件,所以对它装配后的质量和技术参数就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装配安全气囊的设备结构都很复杂,技术含量高。因此目前国内装配安全气囊所用的设备全部是从国外引进的,进口设备造价高,也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技术支持。为此我们开发了安全气囊装配这项新技术,成功设计制造了“头部气囊装配台”,从此填补国内空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配台的复合压头,其能分别完成3个不同的装配环节,能够实现3个不同压装力,分别满足3个工艺装配要求,有效地节省了设备投资及设备使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安全气囊装配台的复合压头,由导向压头、扩口压头、翻边压头、压头壳体、碟片弹簧、圆柱压缩弹簧、导向芯轴、弹簧芯轴、碟片弹簧芯轴、端盖,限位螺钉、连接螺杆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翻边压头安装在压头壳体的前端,通过顶丝固定;扩口压头位于压头壳体内部中心孔内,并且穿过翻边压头中心孔露出;导向压头安装在扩口摇头前端底部,并通过导向芯轴与可扩口压头形成滑动配合;压头壳体上有限位螺钉对扩口压头限位,导向芯轴位于扩口压头中心孔内部,导向芯轴后端连接圆柱压缩弹簧,圆柱压缩弹簧共有两件,二者通过弹簧芯轴连接,扩口压头后端连接碟片弹簧,碟片弹簧芯轴位于碟片弹簧中心,碟片弹簧芯轴前端内腔与圆柱压缩弹簧连接,压头壳体后端通过端盖将压头壳体内腔密封;压头壳体外壁一侧固定连接实心的连接件,连接件顶端通过连接螺杆与气缸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其有效地节省了设备投资及设备使用空间,节省了传统压装模式的辅助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传统压装模式的应力集中等缺欠,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安全气囊装配台的复合压头,由导向压头1、扩口压头2、翻边压头3、压头壳体4、碟片弹簧5、圆柱压缩弹簧6、导向芯轴7、弹簧芯轴8、碟片弹簧芯轴9、端盖10,限位螺钉11、连接螺杆12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翻边压头3安装在压头壳体4的前端,通过顶丝固定;扩口压头2位于压头壳体4内部中心孔内,并且穿过翻边压头中心孔露出;导向压头1安装在扩口摇头前端底部,并通过导向芯轴7与可扩口压头2形成滑动配合;压头壳体4上有限位螺钉11对扩口压头2限位,导向芯轴7位于扩口压头2中心孔内部,导向芯轴7后端连接圆柱压缩弹簧6,圆柱压缩弹簧6共有两件,二者通过弹簧芯轴8连接,扩口压头2后端连接碟片弹簧5,碟片弹簧芯轴9位于碟片弹簧5中心,碟片弹簧芯轴9前端内腔与圆柱压缩弹簧6连接,压头壳体4后端通过端盖10将压头壳体4内腔密封;压头壳体4外壁一侧固定连接实心的连接件13,连接件13顶端通过连接螺杆12与气缸相连。
复合压头的三层结构作用如下:
内层——导向压头1,其压装力是圆柱压缩弹簧6的反作用力,这个力比较小,为了不使薄壁塑料管件壳体压裂。
中间层——扩口压头2,其压装力是碟片弹簧5的反作用力,这个力稍大,为了使金属U形夹张开一定的角度。
外层——翻边压头3,其压装力是气缸动力头的作用力,这个力比较大,为了使金属U形夹变形翻转180度。
压装时,在气缸的带动下导向压头1先插入U型夹口内,使夹子盖下落,当其与壳体管子气袋接触后气缸持续作用力使圆柱弹簧6受力被压缩从而使导向压头1缩回;这时扩口压头2 下落将夹子张开一定的角度,而当扩口压头与夹子盖接触后,气缸仍持续作用力使碟片弹簧5受力被压缩,在这时汽缸克服碟片弹簧5的力使翻边压头3下落,从而使夹子翻倒180度。整个压装过程节拍不到10秒钟完成。在导向压头2和翻边压头3的表面处理上采用了新工艺——喷钛合金,这样大大提高了冲头的使用寿命,而且使冲头更加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98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