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联管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9195.6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8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占伟;栾国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致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联管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医学领域的液体容器,具体涉及一种多联管条。
背景技术
目前商品化的核酸提取主要是采用离心柱法和磁珠法。
离心柱法主要通过大体积裂解,再振荡混匀,其样本裂解液分多次加入离心柱、多次离心,实现样本核酸在离心柱上的富集。离心柱的方法在实现自动化提取方面,需要克服的瓶颈较大,目前在大型自动化处理工作站上使用很少。
磁珠法则是利用磁珠吸附样本裂解液中核酸,通过移液器反复吹打、磁棒随磁棒套及类似物的上下运动、磁棒随磁棒套及类似物的旋转、振荡混匀配合移液系统移液实现液体混合物的有效混匀,从而实现样本的有效裂解、样本核酸与磁珠颗粒的有效结合、洗涤等功能步骤;但是用于磁珠法核酸提取的商品化的多联管条中的盛液管的容积一致,且容积不超过5mL,而当样本核酸洗涤液和洗脱液的量在盛液管中的体积合适时,样本裂解液的量往往接近或超过盛液管的容积,造成工作过程中裂解液与磁珠混匀的困难甚至样本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多联管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联管条,至少由两个相连的盛液管连接而成,所述盛液管包括至少一第一盛液管和至少一第二盛液管,第一盛液管的容积为5~10mL,第二盛液管的容积为3~5mL,第一盛液管和第二盛液管在多联管条的宽度方向上一致,且第一盛液管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第二盛液管的深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还包括至少一第三盛液管,该第三盛液管的容积为2~3mL,与第二盛液管在多联管条的宽度方向上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每个盛液管的管口形成可与封口膜粘结的裙边,封口膜粘结在群边上,使每个盛液管独立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每相邻的两个盛液管通过管口的裙边连接起来,每个盛液管管口的裙边连成整体平面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盛液管和第二盛液管的下部均设有用于定位的卡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上述多联管条进行磁珠溶液混匀转移的方法,所述第一盛液管中装有第一液体,第一液体中包含有磁珠;所述第二盛液管中装有第二液体,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对所述第一盛液管中的第一液体和磁珠的混合物进行至少两个点的混匀操作,使磁珠均匀分散在第一液体中,该至少两个点在纵向上不完全重合;
(2)将磁棒通过磁棒套置于均匀分散有磁珠的第一液体中,使磁珠通过磁棒的作用吸附在磁棒套的表面;
(3)将吸附了磁珠的磁棒并磁棒套从上述第一液体中移出,再置于第二盛液管中的第二液体中;
(4)将磁棒从磁棒套中移出,吸附在磁棒套表面的磁珠因磁棒的移出从磁棒套表面脱落并进入所述第二液体中;
(5)对所述第二盛液管中的第二液体和磁珠的混合物进行混匀操作,使磁珠均匀分散在第二液体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1)具体为:将磁棒套置于所述第一液体中,操作磁棒套在第一盛液管内的同一平面内的至少两个点间连续往返运动,使磁珠均匀分散在第一液体中,该至少两个点在纵向上不完全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1)具体为:将磁棒套置于所述第一液体中,操作磁棒套在第一盛液管内的至少两个点进行上下运动,使磁珠均匀分散在第一液体中,该至少两个点在纵向上不完全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1)具体为:操作液体转移装置在第一盛液管的第一液体内的至少两个点进行吹打,使磁珠均匀分散在第一液体中,该至少两个点在纵向上不完全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5)具体为:操作磁棒套上下运动,使磁珠均匀分散在第二液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盛液管包括至少一第一盛液管和至少一第二盛液管,第一盛液管的体积大于第二盛液管的体积;当遇到样本需要分别经大体积的第一液体(盛放于第一盛液管)和小体积的第二液体(盛放于第二盛液管)处理时,能够保证大体积第一液体、样本与磁珠的均匀混合,避免第一液体的浪费;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盛液管的容积为5~10mL,使得一次性处理5mL体积以上的样本裂解液的操作成为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致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致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91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催化裂化的四旋分离系统
- 下一篇:一种绕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