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纺织品及装饰面料抗折皱性能测试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58855.9 | 申请日: | 2013-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5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 发明(设计)人: | 林君;卢立用;朱克传;李文霖;程剑;林约西;刘世武;宋雁鸣;温春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9/00 | 分类号: | G01N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双屿中国***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品 装饰 面料 折皱 性能 测试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物折皱弹性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纺织制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具有流行的款式和花色,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和某些特殊的功能。我国是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大国,要想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就必须使服装的款式和服用性能等方面优于一般产品。故研究服装面料的服用性能显得非常重要。而织物和装饰面料抗折皱性能是服用性能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织物和装饰面料抗折皱性能又称织物折皱弹性,主要取决于组成织物的纤维的弹性回复率、纱线捻度、织物组织结构、单位面积质量、织物经纬纱密度以及对织物的加工整理。
目前,面料和服装生产厂家以及检测单位采用的织物和装饰面料抗折皱性能测试仪器具有诸多缺点,如测角装置通常是采用光电角度测试头,需要人员校准基准点,测试人员人工工作量很大,难免出现误差,而一旦校准基准出现误差,则测量结果得出的织物折痕回复角就会增大偏差,测量准确率不高。目前被大多数的从业者所采纳垂直法织物的折痕回复角,由于受测角装置的限制,存在以下问题:折痕回复角偏差大、测量准确率低、人工工作量大。本项目的研究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开发一种先进实用、高效准确的测试仪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我国纺织和服装行业和装饰面料的产品市场竞争力。
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按测试标准制作试样,在织物折皱弹性测试仪的10个工位上,用试样夹固定试样两翼。合上试样夹,试样夹下磁铁自动吸附,使试样夹呈水平状态,折好试样,复盖上透明压板,微型计算机控制单片机依次启动测试仪各个工位升降系统将重锤法码准确平稳地压在复盖试样的透明压板上,各工位依次加压5min后,重锤法码升起,试样夹下磁铁释放、试样夹缓速弹开,CCD(电荷耦合器件)相机移动位置至各个工位上织物试样折角的正上方,拍摄取样;经微机进行图像采集、处理计算,并显示各工位织物试样折痕回复角度测试结果。
考核指标:
1.试样承受压力负荷:10N±0.05N
2.试样承受压力负荷时间:5min±2s
3.测角精度:3°~175°±0.5°
4.急折痕回复角测定时间:释重后15s±1s
5.缓折痕回复角测定时间:释重后5min±2s
6.气动装置气压:0.4Mpa~0.5Mpa
7.气动装置行程:150mmm
8.可配打印接口
9.GPIB与电脑连接,由电脑保存数据,显示图形
10.归一化功能
主要研究成果
1、折痕回复角的测量精度的误差在±0.5°以内;压力负荷的控制误差在±0.05N以内;保证测量精度。
2、法码重锤下行,采用直线式的气动升降方式,测试仪气动装置进气设置节流阀,以调速消音器排气,法码重锤下行平稳。法码重锤施压试样上后,与升降杆脱开,不受外力干扰。
3、该测试仪利用摄像头将织物和装饰面料试样弯折回复后的图像拍下后,由微型计算机采集图像,图像增强、图像二值化、图像分隔及细化等技术自动计算出试样的折痕回复角,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这种技术可以避免人为的操作误差,也可保证各个实验室实验结果数据的一致性。
当前,测定织物和装饰面料折皱弹性性能的方法很多,但最常见的方法还是测定织物折叠试样折痕回复角,优点是易于规范化与标准化,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织物折皱弹性性能测定方法按照测定回复角时试样折痕线呈水平位置,还是呈垂直位置,分为水平法和垂直法。
水平法:试样折痕回复时,折痕线与水平面平行,测量回复角度的方法;
垂直法:试样折痕回复时,折痕线与水平面垂直,测量回复角度的方法。其步骤为:折叠试样上加压负荷10N,加压时间为5min,卸除加压负荷15s后测得试样急折痕回复角,5min后测得试样缓折痕回复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88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