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锯带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8765.X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3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郭益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益村 |
主分类号: | B23D55/06 | 分类号: | B23D5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锯带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电磁锯带轮结构,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锯带床的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磁锯带轮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就目前的锯床而言,由于其结构的原因,锯带轮不含磁且仰角的角度太大,存在着在高速作业过程中锯带易于脱落、影响工作效率及锯带使用寿命短的不足、缺陷与弊端。基于发明人的工作经验及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在认真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总结、研究已有公知技术和现状基础上,从实际应用出发,采取“设置电磁线圈”关键技术,以电磁线圈的方式设置电磁极在锯带轮上,使锯带轮在工作过程中带有磁性,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调整磁力的强弱,使锯带轮以磁性的力量将锯带吸紧、保持锯带轮与锯带的摩擦力,防止锯带的滑落,增加锯带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将锯带轮的角度控制在0-90度角之间,不仅降低锯带在高速作业过程中承受的巨大扭距、使锯带的损伤变小、增加锯带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还可适应立式锯等各种锯型;从而研制成功了“电磁锯带轮结构”,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与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采用“设置电磁线圈”关键技术,由电磁线圈、锯带轮、轴支撑、锯带、锯床构成,其锯床的床体与轴支撑的底端、轴支撑的顶端与电磁线圈均固定连接,轴支撑的上端与锯带轮的轮轴通过轴承转动活连接,锯带轮与锯带以摩擦的方式活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达到的目的是:①、采用“设置电磁线圈”关键技术,提供“电磁锯带轮结构”新结构。②、本实用新型以电磁线圈的方式设置电磁极在锯带轮上,使锯带轮在工作过程中带有磁性,使锯带轮以磁性的力量将锯带吸紧、始终保持锯带轮与锯带的摩擦力,防止了锯带的滑落,有效增加了锯带的使用寿命。③、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调整磁力的强弱,控制锯带轮磁性的力量,有效的掌握锯带轮与锯带的吸紧程度,既可节约电能、又能保证锯带不脱落、还可防止吸力过大而产生锯带在滑动过程中的阻力过大现象。④、本实用新型还将锯带轮的角度控制在0-90度角之间,不仅有效的降低了锯带在高速作业过程中所承受的巨大扭距,使锯带的损伤大幅度变小、增加了锯带的使用寿命,还可适应立式锯等各种锯型。⑤、通过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锯带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的降低了运营成本,有效的提高了综合效益。⑥、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新颖独特、结构简单巧妙、效果稳定可靠。⑦、本实用新型便于制作成本低、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磁锯带轮结构,由电磁线圈、锯带轮、轴支撑、锯带、锯床构成;
所述电磁锯带轮结构,其锯床的床体与轴支撑的底端、轴支撑的顶端与电磁线圈均固定连接,其轴支撑的上端与锯带轮的轮轴通过轴承转动活连接,其锯带轮与锯带以摩擦的方式活连接。
所述的电磁锯带轮结构,所述电磁线圈为通电后产生磁场的电磁线圈状结构,所述锯带轮为铁质材料且可接受磁场感应的轮状结构,所述轴支撑为设置有轴承安装孔的两根镜像结构的长方柱状结构,所述锯带为铁质材料且可接受磁场感应的锯带状结构,所述锯床为锯切锯床的床体状结构。
所述的电磁锯带轮结构,所述锯带轮分为主动轮及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及从动轮二者之间的连线与水平线构成的角度为0-90度角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正如说明书附图所示(即锯切机整体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①、当对电磁线圈通电后,电磁线圈便产生磁场——从而使锯带轮便带有磁性——由锯带轮磁性的磁吸力将锯带吸紧——有效增强了锯带轮与锯带的摩擦力——锯带便不会脱落,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长了锯带的使用寿命。
②、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调整磁力的强弱,控制锯带轮磁性的力量,有效的掌握锯带轮与锯带的吸紧程度,既可节约电能、又能保证锯带不脱落、还可防止吸力过大而产生锯带在滑动过程中的阻力过大现象。
③、本实用新型还将锯带轮的角度控制在0-90度角之间,不仅有效的降低了锯带在高速作业过程中所承受的巨大扭距,使锯带的损伤大幅度变小、增加了锯带的使用寿命,还可适应立式锯等各种锯型。
④、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关键新技术是通过设置带磁性的锯带轮(包括主动轮、辅助轮、从动轮)、单向动力压带轮、定位复位支撑系统(包括定位支撑架、检测锯带位置的传感器、复位气缸)、冷却液控油装置、水平检测尺、水平检测孔、锯带、配重平衡气缸等来完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益村,未经郭益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87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