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加湿制冷电扇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58345.1 | 申请日: | 2013-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7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 发明(设计)人: | 沈晓东;何燕龙;徐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晓东 |
| 主分类号: | F24F6/12 | 分类号: | F24F6/12 |
| 代理公司: | 宁波江东全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2 | 代理人: | 胡雅芳;张丽荣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湿 制冷 电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加湿制冷电扇。
背景技术
电扇是人们在夏天用来驱热降温的家用电器,一般电扇包括一个带有电扇的电机与通过导线与电机相连的控制开关,这种普通电扇能够驱散人们身上散发出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现在的电扇多只是能出风,而不能制冷、加湿,而加湿器只能加湿无法使人感到凉爽。而现在市场上的空调扇价格又较贵。而且电扇在夏天工作,由于环境温度较高,加上电扇的连续性工作,致使电机的温度升高,甚至绝缘破坏,导致电机的烧坏,而且电扇吹出来的风是干燥的风流,人会感觉又干又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加湿制冷电扇,以解决现有电扇吹出来的风,温度较高,人会感觉到又干又热的技术缺陷。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加湿制冷电扇,所述可加湿制冷电扇包括壳体、连接臂、叶轮、出气口、进水口和自动报警器,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底部的电动机和超声波离子加湿器,所述连接臂固定在所述电动机的轴承上、所述叶轮安装在所述连接臂的端部,所述出气口、进水口和自动报警器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超声波离子加湿器连接。
优选为,所述出气口为向前弯曲的管道。
优选为,所述电动机的功率为30W,所述超声波离子加湿器的功率为20W。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加湿制冷电扇的超声波离子加湿器能够降低电动机的温度,延长可加湿制冷电扇的连续运转时间和使用寿命,增加空气中的湿度,降低了环境温度。在盛夏时,人们在使用可加湿制冷电扇的时候,会感觉到一股凉风。本实用新型可加湿制冷电扇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加湿制冷电扇的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可加湿制冷电扇由壳体1、电动机2、连接臂3、叶轮4、超声波离子加湿器5、出气口6、自动报警器7和进水口8构成。电动机2安装在壳体1的底部、连接臂3固定在电动机2的轴承上、叶轮4设置在连接臂3的末端。超声波离子加湿器5安装在壳体1的底部,出气口6、自动报警器7和进水口8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进水口8与超声波离子加湿器5连接。出气口6为向前弯曲的管道,电动机2通过连接臂3驱动叶轮4旋转。叶轮4在旋转的过程中会产生凉风,超声波离子加湿器5能够制造湿气,并且湿气从出气口6流出。电动机2的功率为30W,超声波离子加湿器5的功率为20W。
人们在享受叶轮4转动产生的凉风时,通过进水口8向超声波离子加湿器5内源源不断的供水,从而超声波离子加湿器5产生的湿气能够降低风流的温度,而且还能够降低电动机2的温度,一旦电动机2的温度过高,自动报警器7会报警。
可加湿制冷电扇的超声波离子加湿器5能够降低电动机2的温度,延长可加湿制冷电扇的连续运转时间和使用寿命,增加空气中的湿度,降低了环境温度。在盛夏时,人们在使用可加湿制冷电扇的时候,会感觉到一股凉风。本实用新型可加湿制冷电扇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较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晓东,未经沈晓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83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随机自支撑真空隔离构件
- 下一篇:高纯石英玻璃板生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