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黄磷生产中的含磷尾气洗涤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8319.9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9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罗勇;杜成明;何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5/20 | 分类号: | C01B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黄磷 生产 中的 尾气 洗涤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黄磷生产中洗涤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黄磷生产中的含磷尾气洗涤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电炉法生产黄磷,在黄磷生产过程中,通常是采用水封、泵前洗气塔、真空泵、三级洗气塔及碱洗塔加高压水洗的方式除去尾气中的磷及磷的氧化物,采用这种方式在黄磷生产中存在脱除较低,且工艺较复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黄磷生产尾气净化利用装置或回收装置,如申请号为201320160195.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黄磷生产尾气的净化装置,包括与煤气进气管连通的煤气水封,煤气出气管与设于敞口水封的煤气低压塔连通,低压塔尾气管通过真空泵与水分离器连通,煤气低压塔通过回流调节管道与两级洗涤塔连通,敞口水封与两级洗涤塔的循环水池连通;煤气出气管与煤气低压塔呈一定角度设置;低压塔尾气管与真空泵以及谁分离器之间呈一定角度设置;回流调节管道为带碟阀管道。该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电炉法生产黄磷中脱除效率较低,工艺较复杂的问题,提高尾气回收率,简化了净化工艺,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但是该技术方案只适用于电炉法生产黄磷。
然而,现有的黄磷生产多数是以升华、磷蒸气的冷凝和精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除渣、除磷铁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精制槽、磷泥槽、沉降槽、过滤槽液面漂浮中包裹着磷的煤焦油、泥磷遇空气燃烧挥发形成的P2O5气体,则是直接与水蒸气一起通过排气管集中收集排放。无法使用采用现有黄磷生产尾气净化利用装置进行回收利用,使得在黄磷生产过程中能耗高、磷回收率低。因此如何回收利用黄磷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含磷尾气,降低生产成本,是目前广大黄磷生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黄磷生产中的含磷尾气洗涤回收装置,通过该装置的利用,可以大大提高黄磷生产过程中的磷回收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及主要污染物P2O5气体对环境的影响,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黄磷生产中的含磷尾气洗涤回收装置,主要由洗涤除沫塔、循环槽、洗涤循环泵及循环管道组成,所述洗涤除沫塔通过置于其下端的洗涤液出口管与循环槽顶部的进酸口相连,循环槽通过置于其下部的循环槽出口管与洗涤循环泵相连,洗涤循环泵通过循环管道与置于洗涤除沫塔上部的循环酸进口相连。
所述洗涤除沫塔的下部设有洗涤除沫塔气体进口。
所述洗涤除沫塔的顶部设有尾气出口管。
所述洗涤除沫塔的下部与洗涤除沫塔气体进口相对位置处设置有洗涤除沫塔清理口。
所述循环槽的顶端设有循环槽洗涤水进口。
所述循环槽的上部设有循环槽溢流口。
所述洗涤循环泵的出口设有出酸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增加一个洗涤除沫塔,从而可利用从精制槽、磷泥槽、沉降槽、过滤槽液面漂浮中包裹着磷的煤焦油、泥磷遇空气燃烧挥发形成的P2O5气体从洗涤除沫塔气体进口进入洗涤除沫塔进行洗涤回收,减少含H3PO4的废气排进大气,降低废气对周边设备和构建筑物的腐蚀,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改善了工作环境,实现减污增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含磷尾气洗涤回收装置后,按1万吨/年黄磷生产装置每天能回收稀磷酸量平均每天回收H3PO4约0.4吨,每年回收H3PO4量约为120吨,折成黄磷约为120×31/98≈38吨,按14500元/吨计算,每年减少浪费14500×38/10000=55.1万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洗涤除沫塔,2-循环槽,3-循环泵,4-洗涤除沫塔清理口,5-洗涤除沫塔气体进口,6-尾气出口管,7-洗涤液出口管,8-循环酸进口,9-循环槽进酸口,10-循环槽磷酸出口管,11-循环槽洗涤水进口,12-循环槽溢流口,13-循环管道,14-出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83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镁分料装置
- 下一篇:改进型单轴光伏跟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