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种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8103.2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5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戎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戎文静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种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种植装置,尤其是一种适合城市室内家庭使用的无公害种植装置,属于无土栽培种植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喜欢享受在家自种自摘的田园乐趣,不仅是因为它带给人们有机、绿色的健康价值,还因为它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和轻松惬意的时刻。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最易被城市市民所熟知并接受的无疑是无土栽培技术的传播与应用,从最初的简单水培到如今越来越丰富的食用蔬菜瓜果种植,无土栽培以其占地少,种植高效、产量高,病虫害少及容易管理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城市家庭的青睐。所谓无土栽培主要是指三种不同的栽培方式,水培、雾培、基质培,因为无需土壤减少了病虫害的传播与管理难度,20世纪30年代开始,这种技术开始应用到农业生产,到二十一世纪人们改进技术使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由此衍生的各式各样的无土栽培装置也主要都是围绕几种种植方式的高效应用,主要表现为栽培架、栽培柱、栽培管、栽培桶的形式,如配上自动控制装置就能实现轻松管理。然而随着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环境生态意识的日益加强,无土栽培的方式也开始需要从传统的依赖营养液种植逐步过渡到真正的无公害种植,实现更生态化的目标。当前在家庭应用领域,人们已纷纷开始结合无土栽培引入鱼菜共生的纯生态种植模式,但在实践中还很难像无土营养液栽培那样,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应用,原因是鱼菜共生技术虽然有大致的技术应用指标,但对于不同的植物需求以及每个人各异的种养规模,在操作上并不能像营养液栽培那样达到比较容易的可控效果,然而就目前提供的无土栽培装置而言,大多都只提供单一水培功能的装置,或营养液式或鱼菜共生式,很少有装置可供人们灵活过渡选择,在中国专利CN203194207U中公开了一种土栽、无土栽培、水培植物种养装置,提供了栽培方式选择,但其形态又相对过于单一,还远未能满足更多人尤其是城市居民更深层次的绿色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功能完善,能灵活转换应用最新生态种植方式,同时带来一定庭院休闲功能,尤其适合城市室内家庭使用的一种种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种植装置,包括种植管,种植桶,水池,潜水泵,其特征在于:种植桶为内置式或外置式,种植管和外置式种植桶由连接件与种植管架相连为一体,内置式为设隔板直接置于水池中,种植管架固定有温室支架,种植管架上部有伸缩爬藤管,水池外围设活动木板装置,上部设活动盖,所述种植管的排水管表面开孔并设有细流管,潜水泵一端进水口设在水池中,另一端分两路,一路与种植管架相连,另一路设阀门连接顶部种植管,顶部种植管一侧与下方种植管架相通并一同排水至水池中,种植桶内有过滤层,种植桶侧面设连接管与水池相连通。
所述的种植管架以座式休闲结构通过扶手连接件分别衔接两侧的外置式种植桶与厨余处理桶。
所述的温室支架固定方式为插入式。
所述的活动木板装置由管架与木板一体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种植管架一端顶部为花托状管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置式种植桶顶盖内凹,顶部设有储水晒台口。
所述的内置式种植桶与水池相连为一体式的庭院休闲长凳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提供灵活转换的生态水培栽培方式及条件,满足不同经验、喜好的人群,在达成生态种植的同时,方便过渡选择及有效地控制栽培效果,整体结构紧凑并融入一定的庭院休闲功能,进一步改善了种植装置的单一功能属性,接受度大大提高,成本低廉效益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基本结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基本结构右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厨余处理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的基本结构左视图。
图9是图6的基本结构右视图。
图10是水池与种植桶的水循环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戎文静,未经戎文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81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