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车间用智能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7900.9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2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向东;石小锐;李智勇;郭永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闫晓燕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车间 智能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监测装置,尤其是一种生产车间用智能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企业对车间的环境质量有着越来越多的要求,现在车间环境的监控主要靠温度计和湿度计进行,需要记录员定时到现场记录,另外有电子的温度及湿度显示器,但是不能将数据传送出来,数据无法存储,对要求范围不会报警提示,对车间压缩空气的监控,目前车间只有机械式压力表显示数值。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产车间用智能监测装置技术方案,该方案的装置采用单片机,降低了成本,而且可以实现对车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压缩空气质量的压力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不需要记录员到现场记录数据,节省了劳动力;还可以自动报警,并且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存储,便于追溯和研究。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生产车间用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显示模块和存储模块的上位机,本方案的特点是:所述上位机通过一串口模块与一单片机连接,所述的单片机分别与数字温度传感器和数字湿度传感器连接,有一测量压缩空气压力的压力传感器通过模数转换模块与所述的单片机连接,所述的单片机还分别与指示灯模块和蜂鸣器连接。
所述的单片机为89C51单片机。所述的单片机的P1.2引脚与一个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且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接地点之间串联所述的蜂鸣器,三极管的发射极与VCC连接,VCC为+5V。所述的指示灯模块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一个电阻与单片机的P1.7引脚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VCC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另一电阻与单片机的P1.3引脚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VCC连接。
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为MPS30H1000A-X。
数字温度传感器为DS18B20。
数字湿度传感器为DHT21。
所述的串口模块为RS232串口模块。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使用单片机,降低了成本低,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可以及时的监测生产车间的温度和湿度信息,压力传感器可以测量压缩空气的压力情况,有报警器可以及时的报警,第一发光二极管用于工作显示,当本装置开始工作时,第一发光二极管发光,当报警器响起时,单片机控制第二发光二极管发光,进行光报警。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电气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中,1为上位机,2为显示模块,3为存储模块,4为串口模块,5为单片机,6为数字温度传感器,7为数字湿度传感器,8为压力传感器,9为蜂鸣器,10为指示灯模块,11为模数转换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生产车间用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显示模块2和存储模块3的上位机1,所述上位机1通过一串口模块4与一单片机5连接,所述的串口模块4为RS232串口模块。所述的单片机5分别与数字温度传感器6和数字湿度传感器7连接,数字温度传感器6为DS18B20。数字湿度传感器7为DHT21。有一测量压缩空气压力的压力传感器8通过模数转换模块11与所述的单片机5连接,所述的压力传感器8为MPS30H1000A-X。所述的单片机5还分别与指示灯模块10和蜂鸣器9连接。
所述的单片机1为89C51单片机。所述的单片机1的P1.2引脚与一个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且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接地点之间串联所述的蜂鸣器,三极管的发射极与VCC连接。所述的指示灯模块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一个电阻与单片机的P1.7引脚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VCC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另一电阻与单片机的P1.3引脚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VCC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79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耐洗复合布料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搅拌臂检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