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BMS复用电池采样线的充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57755.4 | 申请日: | 2013-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3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文峰;阮旭松;揭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ms 用电 采样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实用新型涉及一种BMS复用电池采样线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BMS)是保护电池安全使用的一种电子设备。它通过监控设备收集电池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信息,安全地控制着电池的充放电。但电池产品因为工艺,环境、成组器件等原因影响,使用成组电池在使用中过程中有两个无法避免的问题。第一,在不过充的前提下,无法对成组电池充满电量。第二,成组电池单体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不均衡现象,最后导致电池寿命减短。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采样池的充电复用技术,可以完全抑制这两类问题的发生。传统的电池管理系统对成组电池的充电方法是—充电机对成组电池的总正总负直接对接,统一充电的方法。这种方法,无法对成组电池里的每一节都充满电量,从而导致电池电量微观上差别较大,影响电池的使用效果。传统的电池管理系统对成组电池发生不均衡后采用的都是被动的均衡,无法真正做到预先控制。它们在单体电池发生不均衡后只能是通过电池放电到另外一组电池的方式,或是电池容量多的通过电阻放出多余电量的方式,使电池基本均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BMS复用电池采样线的充电装置的设计方案。
一种BMS复用电池采样线的充电装置,包括电池组,设置有与电池组内各个单体电池连接的充电电路单元与采样电路单元,所述充电电路单元与采样电路单元均与BMS连接。
具体的,还设置有与每个单体电池一一对应的切换开关,所述充电电路单元及采样电路单元分别通过切换开关与单体电池连接;所述切换开关与BMS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彻底保障成组电池中的每个电池都能充满电量,预防电池不均衡现象的发生,有效延长电池寿命;(2)无需使用传统BMS里的均衡电路,设计简洁,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BMS复用电池采样线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BMS复用电池采样线的充电装置,包括电池组,设置有与电池组内各个单体电池连接的充电电路单元与采样电路单元,所述充电电路单元与采样电路单元均与BMS连接。
充电的时候,BMS可以通过充电电路单元对电池组的单体电池进行充电,同时通过采样电路单元对电池的参数进行采样,BMS可以根据采样电路单元采集到的单体电池电压值判断是否终止对电池组的充电。
由于充电时的大电流对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采样电路单元会有损伤,且影响电池电压采集的准确性,另外也不需要对单体电池进行持续性的采样,因此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与BMS连接且与每个单体电池一一对应的切换开关(电子开关),充电电路单元及采样电路单元分别通过切换开关与单体电池连接。进行充电时,通过切换开关切换到充电电路单元,连通充电电路单元与单体电池,进行充电操作。当需要采样时,通过切换开关切换到采样电路单元,连通采样电路单元与单体电池,对单体电池进行电压采样。
充电电路单元可采用充电IC实现(如MX4054),采样电路单元可采用单体电池监测IC(如LTC6803)。
实际应用中,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BMS复用电池采样线的充电装置,电池管理系统可实现智能控制充电和电池电压采样(诸如时间片轮转的方法),从而保证了充电与单体电池电压采集都能够有效进行。
本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方式,未进行详细描述的部分均采用公知的成熟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77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