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协议手持式RFID读写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6325.0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4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罗俊;赵烽;马一兵;孙传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上海普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120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议 手持 rfid 读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RFID读写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协议手持式RFID读写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手持式RFID读写器功能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支持ISO14443A协议的读写器,很少会涉及ISO144443B协议,由于两类天线的相互影响,技术上很难将金属探测器和ISO14443协议的读写器集成到一起。随着市场的发展,有不少场合需要将金属探测器、ISO14443A协议和ISO144443B读取集成在一起,因此设计制造多协议的手持式RFID读写器成为领域内的热门研究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协议手持式RFID读写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协议手持式RFID读写器,其中,包括主控器,金属探测模块,金属探测天线,第一协议模块,第二协议模块和高频天线,所述金属探测天线连接所述金属探测模块,所述金属探测模块、所述第一协议模块、所述第二协议模块和所述主控器分别连接,所述高频天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协议模块和所述第二协议模块。
上述多协议手持式RFID读写器,其中,所述金属探测模块包括低频载波模块、功率放大电路、幅值稳定单元、探测门限设定单元、Q值检测电路、探测状态输出单元、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所述低频载波模块、所述功率放大电路、所述幅值稳定单元和所述发射天线依次连接,所述接收天线、所述Q值检测电路、所述探测状态输出单元依次连接,所述Q值检测电路和所述探测门限设定单元连接。
上述多协议手持式RFID读写器,其中,所述第一协议模块包括第一MCU,调制电路,第一功率放大电路,第一载波输入,解调电路和第一带通滤波电路,所述第一MCU、所述第一调制电路、所述第一功率放大电路、所述第一带通滤波电路、所述第一解调电路形成闭合循环回路,所述第一载波输入连接所述第一调制电路。
上述多协议手持式RFID读写器,其中,所述第二协议模块包括射频读卡芯片,第二MCU,第二功率放大电路,第二载波输入和第二带通滤波电路,所述第二MCU、所述第二载波输入、所述第二功率放大电路、所述第二带通滤波电路分别和所述射频读卡芯片连接,所述第二功率放大电路连接所述高频天线。
上述多协议手持式RFID读写器,其中,所述金属探测天线和所述高频天线均为圈形,所述金属探测天线位于所述高频天线的内圈。
上述多协议手持式RFID读写器,其中,所述第一协议模块采用ISO14443A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模块采用ISO14443B协议。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实现了将金属探测器、ISO14443A协议读写器和ISO14443B协议读写器有效集成在一起,解决了一些特殊应用场合的应用问题,扩大了金属探测器、ISO14443A协议读写器和ISO14443B协议读写器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协议手持式RFID读写器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协议手持式RFID读写器的金属探测模块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协议手持式RFID读写器的第一协议模块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协议手持式RFID读写器的第二协议模块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协议手持式RFID读写器的金属探测天线和高频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上海普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上海普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63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