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弹簧自动送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6231.3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9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袁振海;潘其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益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4 | 分类号: | B65G47/24;B65G47/26;B65G27/02;B65G47/5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盛洪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簧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料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弹簧自动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弹簧自动送料装置一般很少会采用振动盘和与直线送料器配合工作的送料轨道作为辅助送料机构,因为现有的振动盘和送料轨道无法将两端具有钩部的弹簧按一定顺序进行自动送料。具体而言,在送料时,弹簧的钩部很容易在振动盘的螺旋料道或送料轨道内发生相互的钩连,彼此很难分离开来,降低了送料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送料效率高、采用悬挂排列方式对两端具有钩部的弹簧进行送料的弹簧自动送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弹簧自动送料装置,包括振动盘、送料轨道和装设于所述送料轨道下方的直线送料器,所述振动盘的内壁设有螺旋上升至其出料口的螺旋料道,所述送料轨道的入口端装设于所述振动盘内且不与所述振动盘相接触,所述送料轨道的入口端向一侧弯曲成形并与所述振动盘的出料口间隙配合,所述送料轨道的外侧设有用于与弹簧悬挂配合的轨道挂边,所述振动盘的出料口处的螺旋料道的宽度逐步减少使所述振动盘的出料口处的螺旋料道与所述送料轨道的入口端之间形成一落料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振动盘的内壁设有压料杆,所述压料杆位于所述送料轨道的入口端的轨道挂边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振动盘的出料口设有与吹风装置相连接的风管。
进一步而言,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轨道挂边的高度大于与其悬挂配合的弹簧的长度。
进一步而言,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弹簧自动送料装置还包括机架和装设于所述机架的送料器安装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弹簧自动送料装置包括振动盘、送料轨道和直线送料器,送料轨道的入口端装设于振动盘内且不与振动盘相接触,防止了振动盘与直线送料器之间因振动频率的不同而互相干扰,送料轨道的入口端向一侧弯曲成形并与振动盘的出料口间隙配合,送料轨道的外侧设有轨道挂边,当弹簧输送到振动盘的出料口时,弹簧的钩部可以快速有效地钩连在轨道挂边,同时,振动盘的出料口处的螺旋料道的宽度逐步减少使振动盘的出料口处的螺旋料道与送料轨道的入口端之间形成一落料缺口,有利于弹簧下落使其钩部悬挂在轨道挂边从而进行定向排列送料。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了悬挂排列方式对两端具有钩部的弹簧进行送料,可以有效地防止弹簧之间发生相互的钩连,提高了送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簧自动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簧自动送料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簧自动送料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簧自动送料装置的最佳实例,并不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图中示出了一种弹簧自动送料装置,其包括振动盘1、送料轨道2、直线送料器3、机架7和装设于机架7的送料器安装座8,振动盘1安装于机架7上,直线送料器3固定于送料器安装座8,直线送料器3装设于送料轨道2下方,送料轨道2和直线送料器3可通过送料器安装座8调节高度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振动盘1的内壁设有螺旋上升至其出料口的螺旋料道11,送料轨道2的入口端装设于振动盘1内,送料轨道2的入口端与振动盘1的出料口间隙配合且不与振动盘1相接触,防止了振动盘1与直线送料器3之间因振动频率的不同而互相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送料轨道2的外侧设有用于与弹簧悬挂配合的轨道挂边21,轨道挂边21的上端凸出送料轨道2的顶部,轨道挂边21的高度大于与其悬挂配合的弹簧的长度,有利于弹簧的输送。送料轨道2的入口端向一侧弯曲成形,较佳的,可以弯曲成90度,即与振动盘1的出料的方向相垂直,当弹簧输送到振动盘1的出料口时,弹簧的钩部可以快速有效地钩连在轨道挂边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益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益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62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分合机构
- 下一篇:导流式抗冲击干渣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