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弧燃烧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5743.8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9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王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安锐达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0/00 | 分类号: | B23K10/00;F24J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弧燃烧棒。
背景技术
燃烧棒可用作金属切割器,广泛用于各种救援抢险场合,是现代消防救援、破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现有的燃烧棒大多采用全实心材料作为燃烧棒的填料,这样的缺点是,不仅浪费材料,氧气无法控制,熔渣量高,而且燃烧效率很低。
目前也有采用空心与实心相结合的燃烧棒,其主要包括环形外壳以及一起收容在外壳内的输氧管和实体燃料棒,输氧管用于给实体燃料棒输送氧气。这种燃烧棒虽然提高了燃烧效率,但是,考虑到实际应用中,比如灾害救援过程中,时间是第一位的,赢得了时间就是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灾害损失,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提高燃烧棒的切割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有效控制氧气和金属材料的燃烧比,提高燃烧棒的燃烧效率和切割速度的金属弧燃烧棒。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金属弧燃烧棒,包括环形截面的外壳以及收容在所述外壳内的圆柱形的若干输氧管和圆柱形的若干实心燃料体,若干输氧管中,其中一输氧管为与所述外壳同轴设置的中心输氧管,其余输氧管与所述若干实心燃料体在所述外壳与所述中心输氧管之间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输氧管为7根,所述实心燃料体为6根。
优选地,所述中心输氧管的内径大于该中心输氧管外围的其他输氧管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间隔设置的各输氧管与实体燃烧体以所述外壳的中心轴线为轴环绕分布。
优选地,所述间隔设置的各输氧管与实体燃烧体之间相互保持外切。
优选地,位于所述中心输氧管与外壳之间的输氧管分别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及中心输氧管的外壁相切。
优选地,所述外壳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组件,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组件包括由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向内凹陷且呈线性排列的若干定位凹槽,若干定位凹槽在外壳内表面形成对应的凸起,收容在所述外壳内的所述若干输氧管和若干实心燃料体由所述若干凸起夹紧固定。
优选地,所述若干定位凹槽等间距排列。
优选地,位于所述中心输氧管外围的各输氧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实体燃烧体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金属弧燃烧棒,燃烧棒由6根实心燃料体和7根空心输氧管合金材料组合而成,空心输氧管更好地调节了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分配量,有效控制氧气和金属材料的燃烧比,使燃烧棒在燃烧过程中材料和氧气的使用量达到更节约,燃烧值却更高,进而提高了燃烧棒的燃烧效率和切割速度。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金属弧燃烧棒具有以下优点:
1.与相同长度的现有的金属弧燃烧棒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弧燃烧棒增加了材料的组数,加大了燃烧过程中材料的比例含量,每个实心燃料体均能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能延长燃烧棒的燃烧时间;
2.增加了燃烧棒的尺寸,燃烧效率较高,使用率较佳,切割速度更快;
3.为了达到相同温度,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弧燃烧棒的材料更省;
4.由于每个实心燃料体均能得到充分燃烧,从而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弧燃烧棒的温度更集中,切割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金属弧燃烧棒的横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金属弧燃烧棒的侧视图。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及图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金属弧燃烧棒的横截面放大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金属弧燃烧棒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金属弧燃烧棒1,包括环形截面的外壳11以及收容在所述外壳11内的圆柱形的若干输氧管和圆柱形的若干实心燃料体14,若干输氧管中,其中一输氧管为与所述外壳11同轴设置的中心输氧管12,其余输氧管13设置在中心输氧管12的外围,各外围输氧管13与所述若干实心燃料体14在所述外壳11与所述中心输氧管12之间间隔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氧管为7根,所述实心燃料体14为6根。当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更多个,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所述中心输氧管12的内径大于该中心输氧管12外围的其他输氧管13的内径。各外围输氧管13的直径(包括内径和外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此外,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位于所述中心输氧管12外围的各输氧管13的外径可以小于实心燃烧体14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安锐达安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海南安锐达安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57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捷可靠的锂离子电池负极耳点焊装置
- 下一篇:氩弧焊连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