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控刀具磨床上用刀具上下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5552.1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1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胡永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戴杰精工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00 | 分类号: | B24B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陈贞健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 刀具 磨床 上下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刀具磨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数控刀具磨床上用刀具上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是在切削或是钻削加工的过程中,当切削或是钻削刀具磨损的时候需要对刀具进行磨刀,传统的磨刀过程一般采用手动方式,就是手持刀具在高速旋转的砂轮上进行研磨使得刀具具有锋利的刃口,这是磨刀方式比较依赖操作工人的个人技能,磨刀的质量不稳定,而且这种磨刀方式效率比较低,现在有很多领域采用数控控制自动进行磨刀,数控磨刀的最大特点为磨刀效率高,但是数控磨刀的过程会遇到一个技术难题,那就是刀具装夹的过程,现有技术采用数控磨刀一般采用手动将刀具装夹到工作台上然后通过高速旋转的磨头进行磨削,这严重制约了数控磨刀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数控刀具磨床上用刀具上下料机构,它可实现自动对需要磨削的刀具的装夹和卸料,可大大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有助于实现数控自动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控刀具磨床上用刀具上下料机构包括一旋转气缸,安装板体固定在所述旋转气缸的旋转部件上,所述安装板体的两端部折弯成型有两弯板部,所述两弯板部呈90°夹角,所述两弯板部分别安装有一刀具夹紧机构;
刀具夹紧机构的结构为包括一驱动气缸以及一导轨部件,夹钳部活动安装在导轨部件上,所述夹钳部由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驱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夹钳部由左夹钳和右夹钳构成,所述左夹钳和右夹钳分别固定在一滑动部件上,所述滑动部件活动安装在导轨部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左夹钳和右夹钳分别通过连接杆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两连接杆的前端均铰接在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后端分别与左夹钳和右夹钳铰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导轨部件上开设有燕尾槽,滑动部件为T型结构,所述滑动部件的后端与燕尾槽相配合,所述滑动部件的前端与夹钳部固定在一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夹钳部由左夹钳(呈对称状安装在导轨部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滑动部件呈对称状安装在导轨部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左夹钳和右夹钳的前端部内侧开设有夹紧刀具时与刀具相配合的槽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驱动气缸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安装板体的弯板部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导轨部件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驱动气缸的前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左夹钳和右夹钳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滑动部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自动对需要磨削的刀具的装夹和卸料,可大大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有助于实现数控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刀具夹紧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旋转气缸;2、刀具夹紧机构;3、安装板体;21、驱动气缸;22、导轨部件;23、夹钳部;25、滑动部件;26、连接杆;31、弯板部;231、左夹钳;232、右夹钳;233、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刀具磨床上用刀具上下料机构的实施例,它包括一旋转气缸1,安装板体3固定在所述旋转气缸(1)的旋转部件上,所述安装板体3的两端部折弯成型有两弯板部31,所述两弯板部31呈90°夹角,所述两弯板部31分别安装有一刀具夹紧机构2;
刀具夹紧机构2的结构为包括一驱动气缸21以及一导轨部件22,夹钳部23活动安装在导轨部件22上,所述夹钳部23由驱动气缸21的活塞杆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夹钳部23由左夹钳231和右夹钳232构成,所述左夹钳231和右夹钳232分别固定在一滑动部件25上,所述滑动部件25活动安装在导轨部件22上。
在本实施例中,左夹钳231和右夹钳232分别通过连接杆26与驱动气缸21的活塞杆连接,两连接杆26的前端均铰接在驱动气缸21的活塞杆上、后端分别与左夹钳231和右夹钳232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戴杰精工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戴杰精工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55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