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河道景观水治理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5269.9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0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闫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明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王清义 |
地址: | 211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景观 治理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河道景观水进行治理的构造或者框架。
背景技术
在一些住宅区、公园、花园等,为了美化环境,经常引入景观水。但河道水质受生活污水等系列污染源的污染导致水质变差,颜色变绿,甚至发出恶臭味,难于与周围景观融合成美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河道景观水水质清澈、防止污染的河道景观水治理框架。
本河道景观水治理框架,沿着河道从上游到下游依次设置有高位跌落区、生物区、浮岛区、自然流动区;各区之间以橡胶坝分隔;它还包括把自然流动区的水输送至高位跌落区的水泵,高位跌落区的水通过高位跌落区与生物区之间的橡胶坝自然跌落至生物区;生物区的水通过生物区与浮岛区之间的橡胶坝自然跌落至浮岛区;在生物区内养殖有以藻类、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为食物的鱼;在浮岛区的水面上具有种植有水生植物的植物浮岛;它还包括把浮岛区内的水输送至自然流动区的输送泵。
上述的河道景观水治理框架,它还包括内部具有水过滤材料的水过滤器,输送泵的出口连接水过滤器的进口,水过滤器的出口位于自然流动区。水过滤材料为活性炭、石英砂、碳化硅或者树脂。通过水过滤材料的过滤,水质更加清澈。
上述的河道景观水治理框架,在生物区的水内设置有用于增加水内氧气的曝气装置。
上述的河道景观水治理框架,所述鱼为鲢鱼、草鱼、锦鲤、鲶鱼中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河道景观水治理框架,所述水生植物为再生花、凤眼莲、睡莲、碗莲、王莲、芦苇、芦竹、荷花、浮萍、美人蕉、红蓼、黑之菱、黄菖蒲、梭鱼草、荇菜苗、茭白、芹菜、香蒲、千屈菜、水葱、慈姑、芡实中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申请人将河道下游端的水通过水泵抽取(可以一次抽取或者分级抽取)至河道另一端的高位跌落区。高位跌落区的水通过高位跌落区与生物区之间的橡胶坝自然跌落至生物区,营造一种人工瀑布的效应,增加水体的含氧量。浮岛区与自然流动区之间的橡胶坝起到隔离作用。生物区采用现有技术的曝气装置(向水中充气或通过机械搅动等方法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装置),使水体充分氧化,有效去除水体中氮含量。养殖鱼是为了消灭水中藻类、垃圾、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采用属于现有技术的植物浮岛上的水生植物进一步吸收各种无机物、有机物等,净化水质。本框架,把整个河道景观水形成了能不断自行流动的、具有生命力的水体,实现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解决了一潭死水的易污染的老大难问题。
采用橡胶坝作为各区之间的隔离装置,是考虑到河道泄洪是,橡胶坝可以放倒而不会阻碍泄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省略输送管道等)。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所示的河道景观水治理框架,沿着河道16从上游到下游依次设置有高位跌落区1、生物区2、浮岛区3、自然流动区4;各区之间以橡胶坝5分隔。
在河道的一侧为设置有两级水泵6的输送管道7,输送管道7的两端分别伸入到自然流动区和高位跌落区。高位跌落区的水通过高位跌落区与生物区之间的橡胶坝自然跌落至生物区;生物区的水通过生物区与浮岛区之间的橡胶坝自然跌落至浮岛区。但高位跌落区的水与生物区的水之间的落差大于生物区的水与浮岛区的水之间的落差。
在生物区内养殖锦鲤鱼;在浮岛区的水面上具有种植浮萍或睡莲8的植物浮岛9。浮岛区的水位高于自然流动区。浮岛区的水通过输送泵10送至水过滤器11经水过滤器内的石英砂12过滤后,通过喷水管13喷入自然流动区。
在生物区的水底部设置有用于增加水内氧气的具有出气口的气管14,气管与固定在岸边的气泵15通过进气管相通。
下游的自然流动区内的水被水泵6通过输送管道7送至高位跌落区1。高位跌落区的水通过高位跌落区与生物区之间的橡胶坝自然跌落至生物区;生物区底部曝气,使水体充分氧化,有效去除水体中氮含量,在此区域养殖锦鲤鱼,目的是消灭水中藻类、垃圾、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通过水过滤器的过滤,根据水质配置水过滤材料对水体进一步净化,然后通过喷水管进入下游区域,使整个河道流动起来。
本实用新型将不能自行流动的水体做成不断流动的、具有生命力的水体,以生态的方式对污染水体进行修复,其中包含生态法、生物法、物理法、综合方法集成的方式;以经济、科学的理念来结合实际情况解决环境问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后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明,未经闫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52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庭院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