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PCB铜箔的大功率走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4002.8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1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夏世宇;李友国;曾建军;曾家黔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集诚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cb 铜箔 大功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控制器,特别涉及基于PCB铜箔的大功率走线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大功率汽车电器在汽车上的控制都是采用线束、保险加开关的方式。这种传统方式不仅线束繁多,故障难以准确排查而且大功率汽车电器工作时很可能会产生很多电路上的扰动通过线束传导或辐射影响其他汽车电器正常工作。
在如今日益集成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汽车电子领域,以及用户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愈发提高的现实环境下,传统的大功率汽车电器在汽车上的控制越来越不能满足汽车电子领域发展和广大汽车驾驶员的要求。集成、智能和人性化的车身控制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在基于PCB铜箔的汽车控制器中,大功率的PCB走线变得尤其重要,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合理的大功率走线可以增加汽车电器和汽车控制器的使用寿命,不合理的大功率走线则可能引起汽车电器或汽车控制器的烧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PCB铜箔的大功率走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基于PCB铜箔的大功率走线结构,包括PCB板,所述PCB板包括第一走线层和第二走线层;所述第一走线层和第二走线层均设置有多个电子电路和连接多个电子电路的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层与第二走线层通过通孔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子电路包括汽车电器集成控制器、电源电路、远近光灯控制电路、喇叭控制电路、车窗升降马达控制电路和后除霜加热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为汽车电器集成控制器提供电源,所述远近光灯控制电路、喇叭控制电路、车窗升降马达控制电路、后除霜加热控制电路分别与汽车电器集成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连接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喇叭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的走线为第一走线;所述第一走线线宽为5.5-6.5mm。
进一步,所述第一走线去除阻焊层将铜箔直接裸露后得到。
进一步,所述第一走线上面覆有焊锡层。
进一步,所述第一走线为折线,其导角为40-50度。
进一步,连接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和远光灯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的走线线为第二走线,所述第二走线线宽为6.5-7.5mm;
进一步,所述第二走线上设置若干个过孔。
进一步,所述PCB板上的铜箔厚度为33-36u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化整车线束,便于准确排查故障以及减小大功率汽车电器工作时产生的电路扰动对其他汽车电器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汽车电器集成控制器走线图;
图2为PCB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基于PCB铜箔的大功率走线结构,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上的铜箔厚度为33-36um,优选为35um;所述PCB板包括第一走线层3和第二走线层2;所述第一走线层和第二走线层均设置有多个电子电路4和连接多个电子电路的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层与第二走线层通过通孔1连接。
所述电子电路包括汽车电器集成控制器、电源电路、远近光灯控制电路、喇叭控制电路、车窗升降马达控制电路和后除霜加热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为汽车电器集成控制器提供电源,所述远近光灯控制电路、喇叭控制电路、车窗升降马达控制电路、后除霜加热控制电路分别与汽车电器集成控制器电连接。
连接电源电路电源输出端与喇叭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的走线为第一走线;所述第一走线线宽为5.5-6.5mm,优选为6mm。所述第一走线经过开窗处理(去除阻焊层将铜箔直接裸露)后得到;所述第一走线上面覆有焊锡层。本实施例中的走线采用开窗处理的方式,并在走线上覆焊锡层,能过增强电流的通过能力。例如,35um厚铜箔线宽6mm,在做了开窗处理可以等效于35um厚铜箔线宽12mm。对于35um厚铜箔1mm线宽走线可以通过1A电流,35um厚的铜箔线宽6mm,做开窗处理后,通过11.1A的极端电流没有任何压力,并且还增加了PCB的散热能力。
所述第一走线为折线,其导角为40-50度,优选为45度。45度的导角能够减少尖端放电,保护其他器件,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集诚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集诚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40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