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泡茶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3405.0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0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赖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风华 |
主分类号: | B65D85/812 | 分类号: | B65D85/8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4500 广东省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泡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袋,尤其是一种一次性泡茶袋。
背景技术
我国自古有饮茶的传统,然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少的人在忽视饮茶、品茶之道,人们更加愿意选择方便简洁的茶叶袋泡茶,以此省掉很多泡茶的时间。为了吸引这一类消费群体,茶叶包装设计朝着使用方便,形式更加年轻的方向发展。
目前市场上的茶包大都由吊坠、茶袋和棉线组成,但由于棉线易脱落,极易出现提起茶袋时的棉线断裂,导致茶袋落在杯底,难以取出;同时,众所周知,在泡茶的过程中需要对水温进行一定的控制(即保温)才能够将茶泡制好,以避免茶叶的浪费,在使用现有的茶包时,如果要达到良好的冲泡效果,则需要使用具有杯盖的杯子以增强泡茶过程中的保温效果,其并不适用于无杯盖的杯子或一次性杯子;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茶包进行结构改进,以保证茶包的使用效果,避免茶叶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茶叶冲泡效果好,适合使用无杯盖的杯子或一次性杯子进行冲泡的的一次性泡茶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次性泡茶袋,它包括茶包,它还包括一圆形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锡箔纸层,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插孔部和与茶包外形一致的容置部,所述茶包的封口处设置有锁合部;
正常状态下,所述茶包放置在容置部内;
使用状态下,所述锁合部嵌入在插孔部内,所述茶包悬空在盖板下表面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插孔部包括一可使茶包穿过的主孔,所述主孔的两侧设置有副孔;所述锁合部是由横梁、中脊和两个侧脊组成的截面呈“山”字形的结构体,所述中脊连接在茶包的封口处并插接在主孔内,所述侧脊插接在副孔内。
优选地,所述主孔和副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主孔和副孔均单独的开设在盖板上,所述横梁位于盖板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主孔和副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主孔和副孔的上半部均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阶梯槽,所述横梁位于阶梯槽内。
优选地,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第一黏贴层,所述茶包上对应于第一黏贴层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黏贴层。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茶叶袋通过采用棉线进行使用的结构形式,其利用盖板与茶包良好的包装为一体,在使用时通过茶包和盖板的结构配合对茶包进行固定,以避免茶包脱落在茶杯内,同时利用盖板进行保温,使茶包被完全冲泡,保证了茶叶的原汁原味;其极为适合与无杯盖的水杯或一次性杯子一同使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种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次性泡茶袋,它包括由可渗透性材料(如,尼龙网、非织造布或无纺布等)制成的茶包1和一个由塑料或硬纸板制成的圆形的盖板2,在盖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起到防水或防蒸汽作用的锡箔纸层(图中未示出),在盖板2上设置有插孔部和与茶包1外形一致的容置部3,在茶包1的封口处设置有锁合部4;在正常状态下,茶包1放置在容置部3内,可以理解为此时锁合部4也同时位于容置部3内,以此实现茶包1与盖板2的包装结合;而在使用状态下,可将茶包1穿过插孔部后使锁合部4嵌入在插孔部内,茶包1则悬空在盖板2下表面的下方,以使茶包1能够浸泡在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风华,未经赖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34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