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箱体锁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0900.6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3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董晓宇;王永勤;杜岩平;丁晓伟;陈文浩;赵彦杰;秦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5/06 | 分类号: | B60S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箱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箱体锁止装置。
背景技术
纯电动商用车主要通过整车充电及更换电池两种方式实现,其中,更换电池是将电池看作可拆卸的设备,通过分离车体、集中充电、快速换装的方式实现。并且,通常电池都是通过电池箱体锁止装置固定在商用车的车体内,为了提高商用车行驶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对容纳电池的内箱体进行锁止的电池箱体锁止装置需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第一,可靠性高,即一旦将电池锁住则不会发生电池甩脱、结构变形等问题;
第二,定位精度高,即能够满足电池与整车之间的电路连接的技术要求;
第三,解锁过程简单省力。
第四,有利于延长电池的内箱体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箱体锁止装置主要包括箱体、固连于箱体的挂钩和与箱体分离的锁止杆。现有的电池箱体锁止装置型式较多但普遍存在两大缺陷(未有效解决锁止可靠性和换电设备易操作性两者之间的矛盾):
第一,锁止不可靠。锁止机构未考虑锁止状态的限位,即锁止状态是自由的,或通过单一方向的力即可改变锁止状态。车辆振动和简单的外力即可解锁,存在安全风险。
第二,解锁和锁止操作复杂,机构配合容差小,对自动更换设备的精度和动作维度要求高,难以实现自动化操作。经常出现因车辆姿态变化和自动换电设备定位不准导致解锁困难和锁止困难。
因此,现有技术的电池箱体锁止装置在锁紧的状态下,会因为车体的颠簸导致锁舌自动回缩,从而导致车体在运行过程中电池箱体锁止装置的锁紧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箱体锁止装置,可以实现防止电池箱体锁止装置自动解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锁止装置,包括:锁止机构,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连锁机构,包括与锁止机构连接的连锁主体,连锁机构控制锁止机构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防意外解锁机构,包括防解锁部件,防解锁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防解锁部件与连锁主体卡接,使锁止机构保持在锁止状态;在第二位置,防解锁部件与连锁主体脱离。
进一步地,防意外解锁机构还包括与防解锁部件配合连接的驱动机构,以控制防解锁部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弹性元件,第一弹性元件与防解锁部件连接,并对防解锁部件施加使其保持在第一位置的力。
进一步地,连锁主体包括连锁盘,连锁盘具有第一轴向通孔;连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连锁盘上的解锁配合部件,在电池箱体锁止装置的解锁装置伸入第一轴向通孔的内部而处于与驱动机构配合的解锁位置时,与解锁装置卡接以将解锁装置保持在解锁位置。
进一步地,连锁盘还具有与第一轴向通孔连通的第一径向通孔,防解锁部件设置在连锁盘的径向外侧并与第一径向通孔配合地设置,在第一位置,防解锁部件与第一径向通孔配合,在第二位置,防解锁部件与第一径向通孔解除配合。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还包括:拨杆,拨杆相对于连锁盘可转动地设置;解锁柱销,位于第一径向通孔的内部,解锁柱销的第一端与防解锁部件抵接,解锁柱销在拨杆的驱动下沿第一径向通孔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还包括:拨杆轴,拨杆轴与连锁盘固定连接,拨杆的第一端与拨杆轴铰接;磁铁,磁铁连接于解锁柱销的第二端,拨杆的第二端吸附于磁铁。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用于对解锁柱销施加使其远离防解锁部件的方向的力;限位部,限位部用于限制解锁柱销在第一径向通孔内从径向外侧向内侧运动的极限位置。
进一步地,防意外解锁机构还包括固定部件,固定部件包括第二轴向通孔,防解锁部件包括连锁柱销,连锁柱销穿过第二轴向通孔且与第一径向通孔配合地设置,连锁柱销的第一端与解锁柱销的第一端抵接,连锁柱销的第二端包括与第一弹性元件配合连接的安装座。
进一步地,防意外解锁机构还包括压盖,压盖与固定部件连接,第一弹性元件位于压盖和连锁柱销的安装座之间。
进一步地,锁止机构包括:锁舌,在第一位置,锁舌处于锁紧状态;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锁舌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连锁主体铰接;补偿机构,补偿机构位于锁舌和第一连杆之间,补偿机构对锁舌施加使其远离第一连杆的力。
进一步地,补偿机构包括弹性补偿部件,锁舌包括第一凹槽,第一连杆包括第二凹槽,弹性补偿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凹槽配合连接,弹性补偿部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凹槽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09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湿度控制的太阳能杀菌晾衣支架
- 下一篇:一种晾衣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