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爬楼梯拉杆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0811.1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6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诚;屠佳华;辛绍杰;李晓东;李璇;杜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A45C5/14 | 分类号: | A45C5/14;A45C13/38;A45C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梯 拉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拉杆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爬楼梯拉杆箱。
背景技术
拉杆箱是一种底部设有轮子,并带有可伸缩拉杆的箱子,对于旅行者来说,这种箱子便于携带,可以非常省力的运载物品。但这种箱子只适于平地上运行,如果遇到楼梯则需要提起或拖拽拉杆上下楼,与直接搬箱子上下楼没有区别,而且还容易造成拉杆和轮子的损害。
针对该问题,有些人提出了在箱子背部设置履带,用以辅助上下楼,履带材料一般为橡胶,在爬楼梯的时候橡胶与楼梯有很大的摩擦,在爬楼梯时需要费很大的力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拉杆箱上楼比较费力,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可爬楼梯拉杆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可爬楼梯拉杆箱,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顶部的拉杆、设置在箱体背面与箱体以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的单轮轮杆机构和以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的多轮轮杆机构,所述单轮轮杆机构打开时与箱体之间的第一夹角比所述多轮轮杆机构打开时与箱体之间的第二夹角大,第一转动轴低于第二转动轴。
优选地是,所述单轮轮杆机构包括单轮杆、设置在单轮杆底端的单轮、设置在单轮杆上部的限位块和与箱体相连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为棘轮机构,所述限位块随着单轮杆旋开靠向箱体,控制旋开最大夹角,所述棘轮机构保持单轮杆与箱体之间的旋开角度。
优选地是,所述棘轮机构包括固定在单轮杆上的转轴、套设在转轴上并固定在箱体上的棘轮、卡在棘轮内的棘爪、与棘爪转动连接的转臂、设置在单轮杆上的复位键、连接复位键与转臂的钢丝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单轮杆上,另一端与转臂在转臂第一连接点相连,所述转臂与单轮杆在第二连接点转动连接,所述棘爪与转臂之间设置第二弹簧,当单轮杆转到最大时,单轮杆因棘爪卡在棘轮内,受力不会回旋。
优选地是,所述单轮杆为弹性伸缩缓冲杆。
优选地是,所述多轮轮杆机构包括以第二转动轴与箱体转动连接的多轮杆、从上到下并排设置在多轮杆上的四个子轮和控制多轮杆与箱体之间旋开角度的限位机构。
优选地是,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多轮杆上的T型槽和与多轮杆平行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有与支撑杆垂直的导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与箱体以第三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位于第二转动轴与T型槽的最高点之间,所述导向杆可在T型槽内上下运动,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与T型槽上端水平段相配合的槽块,所述槽块与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三弹簧,将多轮杆从箱体拉出时,槽块被压在多轮杆和支撑杆之间,导向杆沿T型槽的竖直段上移,当导向杆到达T型槽水平段时,槽块在第三弹簧作用下弹出卡在T型槽水平段内,多轮杆与箱体之间的旋开角度得以控制,需要合上多轮杆时,将槽块压入多轮杆和支撑杆之间,导向杆可沿T型槽的竖直段下移,转动多轮杆。
优选地是,所述支撑杆为弹性伸缩缓冲杆。
优选地是,所述第二转动轴为棘轮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多轮杆与单轮杆配合,增加了箱体与楼梯的接触点,并且改变了箱体与楼梯之间的夹角,使箱体上楼更省力,并且通过多轮杆与单轮杆不同组合使箱子在不同情况下运输都更加省力,可伸缩的缓冲杆可减轻运输时箱体的震动,保护其中的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爬楼梯拉杆箱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单轮轮杆机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多轮轮杆机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所述限位机构放大图;
图5是图4中槽块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棘轮机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伸缩缓冲杆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所述可爬楼梯拉杆箱平放使用状态图;
图8b是所述可爬楼梯拉杆箱平地使用状态图;
图8c是所述可爬楼梯拉杆箱爬楼使用状态图。
图中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08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