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CAN总线的直流转直流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9833.6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2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唯;张君鸿;鲁连军;刘乃胜;丁阳;程琰;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B60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陈潇潇;肖冰滨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an 总线 流转 直流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特别涉及电动车的电力供应系统中的直流转直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前全球汽车工业面临金融危机和能源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的情况下,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关于发展电动汽车、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电气化、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的广泛共识。目前,我国已出台许多政策,扶持和引导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电力供应系统是实施电动车的关键技术。通常,电动车的动力电池电压在200V以上,而车辆中的低压系统所需的电压一般为9~16V,因此需要直流转直流(DC/DC)设备将动力电池提供的高压直流电转换为低压系统所需的低压直流电。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车通过在DC/DC装置和车辆控制装置间连接硬线的方式实现对DC/DC装置的控制并采用“使能—反馈”的控制方式,即车辆控制装置给DC/DC装置发送使能信号,如果DC/DC出现故障则将故障信号反馈给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装置无法得知DC/DC装置的工作效率、故障原因等情况,也无法对DC/DC装置进行更精准的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使车辆控制装置(例如,整车控制器)实时了解DC/DC装置的工作状况并对DC/DC装置进行更准确的控制的基于CAN总线的DC/DC控制系统。
CAN,全称为“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属于现场总线的一种。CAN总线能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并已形成了国际标准。如今,CAN总线被广泛应用于车载控制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直流转直流控制系统,所述直流转直流控制系统包括车辆控制装置和直流转直流装置,所述直流转直流装置包括直流转直流单元,所述直流转直流控制系统还包括CAN总线,所述车辆控制装置与所述直流转直流装置通过CAN总线相连;以及所述直流转直流装置还包括CAN通信单元,所述直流转直流装置通过所述CAN通信单元与所述CAN总线相连。
所述直流转直流装置还可包括功率控制单元,所述直流转直流单元和所述CAN通信单元中的每一者可与所述功率控制单元相连,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可控制所述直流转直流单元的功率。
所述直流转直流装置可包括输入输出测量单元,所述直流转直流单元和所述CAN通信单元中的每一者可与所述输入输出测量单元相连,所述输入输出测量单元可用于测量所述直流转直流单元的高压电流、低压电流和低压电压,所述高压指电压大于200伏,所述低压指电压在9伏~16伏间。
所述直流转直流装置可包括效率分析单元,所述直流转直流单元和所述CAN通信单元中的每一者可与所述效率分析单元相连,所述效率分析单元对分析所述直流转直流单元的工作效率进行分析。
所述直流转直流装置还可包括温度测量单元,所述直流转直流单元和所述CAN通信单元中的每一者可与所述温度测量单元相连,所述温度测量单元可用于测量所述直流转直流单元的温度。所述温度测量单元还可与所述功率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直流转直流装置还可包括故障分析单元,所述直流转直流单元和所述CAN通信单元中的每一者可与所述故障分析单元相连。所述故障分析单元还可与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和/或所述温度测量单元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基于CAN总线的DC/DC控制系统能使车辆控制装置通过丰富的信息交互了解DC/DC装置的工作状态和/或故障信息,并向DC/DC装置发送更详细的控制指令,因此能提高DC/DC装置的工作效率,并且能使操控人员更全面直观的了解DC/DC装置的工作状态,还便于在DC/DC装置出现故障时迅速定位和维修。电力供应系统性能的提升能提升整车性能并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于CAN总线的DC/DC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于CAN总线的DC/DC控制系统中的信号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98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