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屏蔽暗室穿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8584.9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5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凡;杜晓琳;聂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G3/22 | 分类号: | H02G3/2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10220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蔽 暗室 穿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屏蔽暗室穿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屏蔽暗室穿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方便更换不同类型EUT试验电缆的穿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屏蔽暗室穿线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采用固定穿墙接口板方式,通过在板上安装固定接头及附座来实现,将测试电缆分别与附座两端相连,实现穿线功能。相对固定的标准的线缆接口模式,这种方法容易实现,例如:N型、BNC型、NC型、通用光线等。但是对于EUT(被测设备)的连接电缆而言,由于电缆种类多、接插件类型复杂,事先在接口板上固定安装附座是不现实的,临时安装和通过预留管道的方法进行穿线,容易出现线缆类型粗细受限、接插头较粗难以穿越,暗室由于穿线产生屏蔽泄露,影响暗室性能等问题,使得测试结果产生误差,同时由于穿线问题导致设备功能状态不全,甚至无法进行典型状态的试验,使得测试结果不完整等问题。另一种方式是采用铜沙漏斗的穿墙方式,这种方式存在安装体积较大,线缆弯折受限制等问题,特别对高压大电流的带接插头的线缆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屏蔽暗室穿线装置,以解决方便穿线和屏蔽效能的问题,克服现有的穿线方式不能满足EUT连接线缆的使用需求。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屏蔽暗室穿线装置,所述屏蔽暗室穿线装置的本体为金属材质的长方形盒体1,所述盒体1一端带有与暗室屏蔽体的安装结构,所述盒体1内部设有多层带半圆形卡槽的活动隔板4或5及固定隔板插槽6;所述活动隔板4或5分为上部活动隔板5及下部活动隔板4,所述上部活动隔板5与下部活动隔板4成对设置,并通过所述固定隔板插槽6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盒体1内壁上,即,所述上部活动隔板5与下部活动隔板4设置为通过所述固定隔板插槽6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所述上部活动隔板5与下部活动隔板4相对向的部分上各自设有半圆形卡槽,在通过固定隔板插槽6相互靠近时,所述半圆形卡槽设置为可相互重叠;
所述盒体1上部设有顶盖2及固定顶板3,所述顶盖2及固定顶板3对接后构成所述盒体1的整个上表面,所述顶盖2通过扣沿结构来与盒体1的前端上部进行搭扣,从而形成完整的屏蔽体;所述固定顶板3覆盖所述盒体1上部除顶盖2以外的表面;
所述盒体1内部空间中填充有防电磁泄漏填充物。
其中,所述上部活动隔板5与下部活动隔板4,由2mm镀锌钢板或不锈钢板构成,两个隔板各自的高度相同,且均大于盒体1高度的一半,保证两个隔板在之间有一定的重叠部分;其上设置的两个半圆形卡槽用于将线缆固定于两隔板之间;半圆形卡槽的半径可根据线缆直径设计为多套。
其中,所述固定隔板插槽6设置有多组,所述上部活动隔板5与下部活动隔板4也与所述固定隔板插槽6数量相匹配地设置有多对;
所述固定隔板插槽6为双凹槽型,保证上、下隔板的重合,其内槽宽度与隔板厚度相同。
其中,所述固定隔板插槽6在盒体1内至少设有三组,靠盒体1外侧的固定隔板插槽6设置为贴近于盒体1外沿,最为靠屏蔽暗室一侧的固定隔板插槽6,其所处的盒体1内部径向位置设置于顶盖2与固定顶板3的结合部位处,以使得该最里侧的固定隔板插槽6与固定顶板3端面齐平,以方便该部分处的上部活动隔板5与下部活动隔板4上下移动顺畅。
其中,所述带有扣沿结构的顶盖2内侧设有用于在顶盖2侧面与盒体1外侧面之间进行电磁密封的弹簧片。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新型屏蔽暗室穿线装置,可以解决方便穿线和屏蔽效能的问题,能够克服现有的穿线方式不能满足EUT连接线缆的使用需求,该装置不仅能够解决各类电缆方便穿墙,而且保证暗室的屏蔽效能,方便各类电子设备实现各种工况及参数监测,使得电磁兼容试验更有针对性。
该屏蔽暗室穿线装置所提供的用于卡线的活动隔板,可根据测试设备的线缆粗细更换,既保证线缆安装的方便性,又保证暗室的屏蔽性,盒体中可根据信号特征安装多层带半圆形卡槽的隔板,避免外界干扰从线缆中引入暗室,该装置有效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保证了设备测试状态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屏蔽暗室穿线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屏蔽暗室穿线装置的整体外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屏蔽暗室穿线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屏蔽暗室穿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屏蔽暗室穿线装置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85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